返回

吴三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中流砥柱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议,四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

    庄严的乾清宫,平时显得空旷阔深,然而今日却挤满了将近一百五十名朝臣,竟使得这宽阔的大殿显得拥挤起来!除了登基,乾清宫何曾聚过这么多官员?

    气氛肃杀、沉重!

    朝臣班次中却更多充满了惊恐不安……

    康熙端然稳坐,沉着开口道:“今日招众卿一议,为三藩起兵,国家动荡,有大臣主张安吴息兵之议。诸位请大胆直言,以定国策,朕绝不以直言而降罪。”

    一名亲王出班:“臣等五十三人联名具奏:吴三桂起兵以来,连陷六省,掠地陷城,连山接海,声势浩大。此祸皆由撤藩引起。臣等主张效汉景帝诛晃错故事,杀首议与执行撤藩的大臣六人,以安吴三桂,许其重镇云贵,以安天下大势,否则,社稷有倾危之险。请皇上准奏请行。”

    一时气氛骤然紧张。

    主张撤藩的几名大员脸色铁青。

    “臣等俱是此意!”哗地跪倒一片,足有七八十名大员。

    “没有相反奏议吗?”康熙微笑。

    殿中一片肃静。

    “你们也同意么?”康熙看着米翰思、明珠、索额图、熊赐履几名被指出的撤藩大臣。

    一时间,几人亦无语。

    却见米翰思出班,大声说道:“若皇上认为可行,臣等愿为天下一死,以平暴乱!”

    其他几人也一齐跪倒:“愿为天下一死!”

    满殿中再无人讲话,队列中喘息之声清晰可闻。

    突然,康熙纵声大笑,清亮的笑声直传殿外。

    “起来,你们都起来,听朕说话。”

    跪倒的大臣全部站起,望着康熙。

    “你们都是大清良臣。”康熙缓缓说道:“敢在风险有难时挺身一死,朕谢过诸卿。千古劫难惟一死呵。慷慨赴死,卿等忠义可嘉!”

    这显然在说米翰思等人。

    “尔等主张杀大臣以安吴者,朕也不怪。贼兵势大,朝有惶恐之人也是自然,但直言直向者,皆为国家也……”

    这显然又在指联名俱奏的一批人。

    康熙语气陡地一转,语气凌厉激烈:

    “然主张撤藩者,非是别人,乃朕自己也。朕自少时,便见三藩势焰日炽,渐成割据之势,不可不撤。三藩耗国家钱财,招兵买马,煮盐冶铁,征收赋税,自选官吏,自成一国,中央更治不能预问,所为何来?还不是图谋叛逆、灭我大清?是以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

    他的话音由沉重而高昂。

    “汉景帝杀晃错以图安七国之乱。人杀了,乱平了么?若非周亚夫率兵征剿,七国之乱安能平定?今日这么多人劝朕杀撤藩大臣以息吴兵,岂非荒唐之极耳!朕告诸位,绝不蹈汉诛晃错之辙!若事有错误,朕亦自任,绝不诿过于大臣……”

    听到这里,米翰思等六人已是热泪盈眶。其他臣僚则惭愧低头。大多数中立者则肃然起敬,朝堂中依然鸦雀无声。

    “我大清入关建国以来,不断纠错自省,励精图治,善待民众,天下日渐升平,此乃天下有目共睹也,朕就不信天下人心思乱?朕就不信民众会拥护在云贵闽粤搜刮百姓的三藩之政?只要我大清上下臣民堂堂正正,同心协力,与叛逆相持作战,目下危局自会扭转。所怕者,自乱阵脚,自毁社稷也。”

    这一番话慷慨激昂,鞭辟入里,使朝臣们精神大振,竟齐声高呼:

    “万岁圣明!”

    呼声中间杂着喘嘘涕泪之声。

    “战乱思良将,国难思忠臣。我大清有敢于慷慨赴死之良臣,何惧吴三桂哉!朕亦见河山震荡,民众受苦,然几曾见过割据战乱之朝有太平盛世也?想要太平日子,国家就要统一!朕宁做忠烈赴死之君,不为偏安乱世之君……”

    说到这里,康熙双眼潮湿。

    “若果为削藩而死,朕当做第一人……朕已做好这个准备了。”

    康熙从袖中抽出一把金鞘短剑,抚摸着剑鞘,轻轻一抽,锵然一声,振音响在每个朝臣的心头……

    朝臣们“唰”地一声全部跪倒。

    “愿为大清社稷誓死一战!”仿佛是军营一般,百余名大臣声音是那样激昂响亮。

    呼声过后,康熙立即命兵部尚书明珠,在殿前恭录上谕,命都统巴尔布,率满洲精骑三千,由荆州驰守常德;都统珠满率兵三千,由武昌驰守岳州;都督尼雅翰、赫叶、席布根特、穆占、修国瑶等,分驰西安、汉中、安庆、兖州、郧阳、汝宁、南昌诸要地,听候调遣。

    写到此处,外面又送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加紧急报,也是奏闻云南变事。

    康熙帝旁顾顺承郡王勒尔锦道:“劳你一行,就封你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帅前敌!”

    勒尔锦遵旨谢恩。

    康熙又命明珠,录写吴三桂罪状,削免官爵,宣布中外;并令锦衣卫拿逮额驸吴应熊下狱。

    明珠恭恭敬敬地抄录圣旨,写完后,即奏道:“闽粤两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