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三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闯王之路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为什么要学武术呀?”

    “我学武术是为了成大事。”

    汉子不仅哈哈一乐,他捏了捏李自成的骨架子,点点头,道:

    “好吧,咱们也算有缘,今天我就收了你这个徒弟。”

    李自成大喜,忙给汉子又磕了三个响头。

    那汉子不是别人,正是米脂县内赫赫有名的武学大师罗君彦,李自成于是每天早上天不亮便带着李过一同来到这个场院,同老师习学武术。

    有时候,李自成练得兴起,便不再去读书只让李过去私塾,自己留下来继续练,三番五次,徐先生便不高兴了。

    一次,李自成刚练完功,一脸汗水地走进学堂,徐先生立时沉下脸来,道:

    “自成,读书万不可三心二意,须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这般浮躁,能成什么气候?”

    李自成自知理亏,忙认错道:

    “先生,是学生不求上进,学生知错了,弟子甘愿受罚。”

    徐先生还是很钟爱这个嗜武的弟子,沉吟片刻,道:

    “我今天出一对联,如果你答得上来,也就罢了,如则不然,当受重罚。”

    徐先生拈须沉思一会儿,说道:

    “自成,你且听好,这上联是:日过月明,顷刻顿分境界。”

    李自成往窗外望去,见远处的群山连绵,立时答道:

    “弟子对以:烟迷雾起,须臾难辨江山。”

    徐先生听后,点头赞道:“不错!不错!”

    徐先生不禁暗叹:这李自成人虽小,志气倒蛮大的。

    徐先生知道李自成嗜武如命,自此以后,便不再对他横加干涉了,只是时时地给他补些功课。

    因家庭贫困,李自成和侄儿李过又回到了寨子里务农,李自成对枯燥乏味的农活很厌倦,他心中想的是催马扬刀、驰骋疆场的战马生涯,他时时对李过感叹:

    “大丈夫立身于世,应当横行天下,若一味固守着父亲那点家业,那还称得是男子汉吗?”

    一天,李自成独自到米脂县城卖柴,忽见城门上贴着一张招募驿卒的告示,不免心中一动,于是他挑起柴担,奔到了驿丞署,前来应募。

    一位年长的驿丞,打量了李自成几眼,见他相貌英俊,体格雄壮,便说:

    “小后生,这驿卒可是个苦差事啊!你年轻力壮,正是娶妻生子,孝敬爹娘之时,为何要干这份扒皮折骨的苦差事呢?”

    李自成见这驿丞言语中毫无恶意,便实话实说:“驿丞老爹,俺是李继迁寨人,母亲已经病故,家中有年老多病的父亲,由俺的侄儿照顾,俺身强力壮,想出来挣些粮钱,您老人家就给我报个名吧,我不怕吃苦,求求您了!”

    “唉,你既然下了决心,我也就给你报个名,明天你就来驿丞署报到吧。”驿丞道。

    就这样,李自成就作了一名驿卒,每天不辞辛苦地汪驿道上策马奔驰,为官府频传公文。从府谷到西安、潼关,由米脂到甘肃、银川,李自成历尽了千辛万苦,而且亲眼目睹了关中、西北等地农民的贫困生话。他们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煎熬着,挣扎着,他见到的到处都是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惨剧,由此他更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及其走狗爪牙们欺压人民的种种罪行。李自成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将这个世界彻底改变,但他又清醒地看到自己眼下还势单力孤,不可鲁莽行事,李自成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但不久李自成因为一时疏忽遗失了公文,而只好告别与自己情同手足的众驿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然而过一年,正赶上陕西大旱,延安地区已一年没下雨,在烈日曝晒下,连很多草木都晒枯了。

    这一年,李自成家的山坡上种的几分苞谷颗粒无收,李自成和李过面对眼前空空的瓦罐默默无语,李过从锅中拿出一碗团子放在了饭桌上,原来这团子是用山上蓬草籽做的。

    李自成抓起一个塞入口中,不觉皱了下眉,原来这蓬草籽就像那糠皮,味特苦,李自成伸伸脖子将它咽了下去,然后走到水缸前,取了一瓢凉水,咕咚咚喝了下去。

    李自成走出窑洞,双手抱肩,望着远处的星空伫立无语,李过轻轻走过来,问道:

    “二爹,咱们是不是再跟艾财主借点粮?”

    李自成摇摇头,道:

    “上次爹死的时候,咱借了三斗粮,现在还没还,今年咱们一点收成也没有,再借了,可不知要哪辈子能还清。”

    “那眼下怎么办呢?”李过见李自成不回答,便转身走进了窑洞。

    这日中午,李自成酷热难耐,便走出窑洞,沿着山路信步走下来。

    烈日当空,树叶都藏起了绿色,打着卷,停在枝头一动不动。李自成放眼望去,却见艾家庄园四周有一片嫩绿耀眼的亮色,原来这是几块长势良好的玉米地,李自成大为惊奇,快步走了上去。

    原来,艾同知修了一道坝,截住了谷底的溪流,艾家用这水浇了这几块玉米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