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三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周旋李自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接着,吴三桂又将“联清灭李”大计作了说明,方、胡二士又将应时之法作了详细安排。

    二将便带着密书,骑着快马向山海关东部驰去。

    而此时在北京的李自成正沉湎于胜利的喜庆之中,京城的花花绿绿,繁华热闹不仅使这些农民军欢喜不禁,更使这些农民将领们感到新鲜异常。到了京城后,这些将领们的地位也发生了极剧的变化,他们越发脱离群众,以刘宗敏为首的一群将领更是不可一世,他们都认为既然大明已经完结,自然这天下该属大顺,他们自然是大顺国的开国元勋,自己所受的待遇理所应当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他们忘记了此刻远方的硝烟,更忘记了迫在眼前的威胁,而是陶醉于追求享受中。

    这是李自成执政的寝宫,两扇又高又大的黑漆大门紧闭着。戒备森严的门边排列着两队执枪而立的兵士,枪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别说是走近一步,就是在门前叫嚷都不行。

    近日来,李自成的心情一直很好。这天他又接到一份急奏,正坐在屋中批点。

    军校送来一盅盖碗茶,他顺手端起,轻掀碗盖,看着那飘升的热气;自进京以来,各方战事捷报频传,他那颗心,就像喝了家乡的浓酒一般甜美。

    他捧盅半晌,轻轻地吹开漂在水面的茶梗,微微啜了一口,微微一皱眉,竟觉得这茶比起往日来似有一丝苦涩。

    李自成是陕西人,他对岩味的乌龙、水仙,溪味的铁观音等名贵的山茶,全无兴趣。这种清苦的浓汁,实在令他难以下咽,心中十分不快,但并没有发作。

    正在此时,一个小校进来禀报道:

    “启禀闯王,从山海关回来一位我军士兵,要求见您,说是那边战事不利。”

    “立刻召见!”李自成急不可耐地脱口而出。

    不一会儿,两个小校带着一个浑身狼藉不堪的士兵来到他面前。

    “参见闯王!”

    “免!快说山海关战事怎么样?”

    “报告闯王,吴三桂已带兵袭击山海关,二万弟兄被杀!”

    那个逃卒就把吴三桂偷袭山海关的事详细向李自成讲述了一番。

    李感到十分不安,立刻传令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然而这些将领们对这件事却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一则,李自成、刘宗敏等高级领导人并未认识到山海关的重要和清兵有甫下的可能,他们对大顺的天威远播非常自信得意,认为天下军队没有能对大顺军队构成威胁的。二则,损失的两万人原本就是沿路降兵与流民,有何足惜。

    事虽发生,策略却没有任何改变。李自成与牛金星、宋献策议定,依旧招降吴三桂。

    李自成对吴襄、陈圆圆事件造成的恶果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

    陈圆圆依旧在李自成老营“休养”。对吴三桂的骤然大变,李自成更是一无所知。李自成与牛宋二人的解释是:关宁军多辽东人,夺山海关无非是想家。如同我们想回陕西一样,没什么事!大顺天朝,他吴三桂不投降,难道还会天有二日不成?

    于是,一场居高临下而又盲人瞎马的招抚开始了。

    首先是牛金星挥动大笔,以吴裹的口气写了一封劝降书。

    这封信由吴襄抄了以后,委派明朝降将唐通带书前往山海关招降。

    唐通与吴三桂有旧,自以为此行必告成功。于是带领三千兵马,赏银四万两,封吴三桂为侯爵的桂冠,并带家书一封,招摇过市,向山海关扬威而来,伊然与天子钦差相差无几。

    当吴三桂接到通知后,想了一下便立即命会大开城门迎接。

    唐通将三千兵马驻扎安顿于城外,只率随从抬着饷粮、冠服,逍遥入城。

    吴三桂将他迎到帅府坐定。

    “唐将军别来无恙?”吴三桂拱手相问。

    “吴将军何必客气,你我旧交,当言知心。”

    “那是自然,唐将军有话请讲吧!”

    “我今奉大顺王命而来,带四万两银赏犒吴关宁铁骑,封将军为通侯,劝将军归顺李闯王,另外,我亦带来伯父家书一封,先请将军过目。”

    唐通言罢,身旁随员从小匣中取出书信,双手捧到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不动声色,打开书信。

    他一看字迹倒真是父亲手笔,但细一读品,发现文句绝非父亲所喜欢的直白句,而是文辞流畅,断定是别人代笔,自那封家书情况失实后,吴三桂对父亲书信情感的份量突然觉得变轻了。

    他的脸色似乎不好,那封“家书”是这样写的:

    三桂吾儿:

    尔以身恩特简,得走闻任,非真累成功,历年岁所致。不过因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敌。此管子所以行素赏之计,而汉高一见韩彭,即予重任,均属此类。你今徒饬军容,徘徊观望,使李兵长驱直入,既无批吭捣虚之谋,复乏形势禁之力。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弄君已逝,尔父绍更。呜呼!识时务者,可以知变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