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便走出家门,在路上又碰见了一位朋友,王生邀请那位朋友也一起去,进到饭店里,他们喝完酒后,店家便送上面条来,张无悔说道:
“送两碗足够了,何必送三碗呢?”
王生奇怪地说:
“三个人吃饭,怎么能要两碗呢?”
“有一个人来不及吃饭了。”张无悔说。
两位一面举起筷子,一面微笑着说:
“今天你也有说错的时候吧?”
他俩的话音刚落,朋友家里的人来禀报,他的母亲疾病发作,很危险,请他赶快回家。看着朋友放下筷子走了,王生惊异地说:
“表弟莫非是神仙吗!赶紧吃饭,完后一块去朋友家探望他母亲吧。”
“没有关系,他母亲发的是痧病,一会儿就好了。”
还剩下一碗面条,两人都吃饭了,不能再吃,张无悔便说:
“卖掉就行了。”
“什么人肯买剩下的面?”
张无悔便借笔写一个条子说:
“为了官事要见官,姓虎子头的人吃这碗面。”
王生便嘱咐饭店的主人说:
“替我卖掉这碗面。”
店主笑着答应了。
果然,有一个人,满头大汗淋漓,进店坐下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吃凉面条。店主便拿起刚才的剩面条给他吃,这正好合适。
王生慢慢地踱过来,问:
“您贵姓,为啥事如此匆忙?”
此人道:
“我姓虞,为官事所迫,急着要去见官,所以需要吃凉面条。”
此人很快吃完就走了。
事后,张无悔和表兄两人一起去那位朋友家,朋友出门迎接,问起他母亲的病,果然是发痧病,昏迷后又苏醒过来了,家里人都外出请大夫去了,没有人烧水泡茶,张无悔说:
“厨房里有两个大柿子,吃掉也足够解渴的。”
朋友就去厨房寻找,果然找到两个又红又大的柿子,于是分给他俩人吃了。两人拜问了朋友的母亲便离去了。
就在这一年,王生的儿子参加大比回家,王生和张无悔去路上迎接,张无悔说:
“侄儿这次当真能考上,我有一件东西送给您。”
说完,拿出一个匣子,外面封得很牢固,又叮咛道:
“拿回家挂起来,发榜之后再打开看,不能提前打开,否则,我和你很快都会遭祸的。”
王生恭敬小心地把它带回家,发榜后拆开匣子来看,里面存放着一张完整的榜文,把报捷的人拿来的榜文与它相比,一模一样。
这张无悔与吴三桂家相距几里之地,可以说算是近邻。
张无悔家道殷实日子过得平静,自然没有吴总兵吴府这么阔气。
这张老头在辽东一带名气大,拜访的人特多,他终年闭门谢客,常人很难见到他一面,就连吴总兵这样的将官也难敲开他的门。
年纪轻轻的吴三桂成为张老头家的常客自然有一段原因。
一年冬天的清晨,天地冻绝,掩没了熹微的晨光,云彩滞凝,死也不愿开展,反令人觉得觉着死沉沉暮气。只有那疏疏密密的枯枝,时而战颤,忍着百般痛心彻骨的苦恼,静待遥远未来的春意;残酷的北风拂拭籁籁的雪响,好一似力尽声嘶,耐
“请问你就是吴总兵的小少爷?”
吴三桂恭恭敬敬地答道:“晚辈就是,名三桂。”不住疼痛,突然漏出一些畏怯的呻吟,吴三桂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他的五十勇士踏着坚冰喊出惊天动地的口号出门。
张老头住在关外,见过的将官多了,他还没有见过这样刻苦的将官,在这样的天气,这样早就开始操练兵马。
张老头开了门出来想看个究竟,见一匹马向自己冲来,他慌忙躲开,踩在一块冰砣上,脚下一滑摔在了地上。
吴三桂勒住马下来,把张老头扶起来。
张老头看着这年仅十六、七岁带着几分稚气英武的小将官,问道:
“请问你就是吴总兵的小少爷?”
吴三桂恭恭敬敬地答道:
“晚辈就是,名三桂。”
张老头叹道: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啦!”上下把吴三桂打量了一遍,心生爱意,“能否请小英雄到寒舍一叙?”
吴三桂知道这张老头是一个异人,能够得到他的邀请已是莫大的荣幸,连声道:
“晚辈很荣幸。”
吴三桂拴好战马,与张老头一块走进去。
这是一个幽静的院落,院子里青砖铺地,有瓦房,有过厅,有木厦。一排整齐而素雅的房屋,墙壁是砖边石心,顶上全是大瓦,瓦脊一条龙,上边雕画着图案……
吴三桂打量着这一切。
张老头把吴三桂让进房里,二人在暖烘烘的炕上面对面盘腿坐下,张老头便开始讲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到秦始皇这些帝王的冒险、治国、报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