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乾卦第一: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奇人金粱风为秦霄卜卦如是说,这就是他的命理。
秦霄和张仁愿二骑引路,带着三万多左威卫,一路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黄河以北的中受降城。这里曾是突厥人出征时祈祷的圣地‘拂云祠’,被张仁愿拆成一片平地后,建起了这座巨大的城池,连砖瓦梁木都没有浪费。突厥人若是知道了,肯定气得三尸神炸跳。
程伯献、张敬忠等右威卫将领,已经将八百里防线上的右威卫将士都集中到了中受降城,万事俱备,专等秦霄的左威卫一到,二军合到一处便开往长安。
秦霄端坐在马背上,举头看着这座威武的战地城池,不由得啧啧赞道:“大帅,我不得不又拍一下你的马屁了。这么巨大而厚实的城池,你居然在三个月内建起三座,另外还有牛头朝那山上的八百烽火台,厉害呀!”
张仁愿抚髯笑了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夫又不曾搬过一砖一瓦,全是将士用命,百姓相助。当然了,若不是有朝廷的全力支持,和强盛的国力作保障,这受降城是想也不用想的,更不用说建了。”
看了一阵,秦霄左右感觉有一些异样,不由得转头对范式德说道:“范先生,这受降城,你看着觉得别扭么?”
范式德点头轻笑:“的确有一点怪异。因为,它没有建‘悬门’。”
旁边张仁愿听到了,虎目里精光溢溢,呵呵笑道:“用兵之道,在于进取。受降城不仅没有设置悬门,更没有添备守城器械。一旦有敌军来犯,就出城死战退敌。如果只顾着缩进城中固守,非但会失了战机,也会失了气势。我朔方军好不容易在漠北打出来的威望,就会荡然无存。”
秦霄赞许地点头:“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不错,就是要这种气势和信心。若是只想凭着高墙固垒御敌,长此以往,守军必然心生懈怠不思进取。哈哈,大帅高明!”
“嗯,知我者。秦郎也!”
张仁愿笑眯眯的说道:“大风骤起气温下降,可能就要有雨雪来了。我们还是加紧渡河再说。一旦大雪封桥,就不好办了。”
当初秦霄担任开路先锋时修筑的八座大浮桥,如今仍然挺立,就在中受降城之后。而且为了便于运输物资,张仁愿也特意将浮桥加固加宽。即使是黄河水满泛滥成灾之时,也没能毁了大桥。如今朔方军八万大军齐齐渡河,真可以说是蔚为大观。
秦霄牵着马和墨衣并肩走在最前,身后跟着鼓鼓飘扬的帅旗。北风如刀,吹在脸上已经是生生的疼,隐隐还有碎小的沙石砸来。
渡河后,秦霄不由自主的立在桥头向北方展望。目极之处,是一层黄蒙蒙的沟壑群山和醒目的受降城,远在数十里和百余里之外的牛头朝那山与诺真水,已经脱离了视线之外。数月前,自己也是站在这个地方亲自指挥负责‘前锋游戈’的左威卫渡河。当时的黄河,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如今到了淡季枯水季节,已是平缓了许多。这一段时间晃眼就过去了,还真是有一种畅然若失恍然如梦的感觉。
大军刚刚安然渡河。在大戈壁滩上朝灵武方向走了不到五六里地,一场大雪就飘扬下来。张仁愿将秦霄请过来一起商议:“老弟,眼看就年三十了,总不能让将士们在风雪地里边赶路边过年。要不,我们就驻扎下来吧,在寨中过个年,等风雪稍停然后再启程。”
秦霄喜滋滋的说道:“完全同意,没有任何意见。总不能让将士们边赶路边吃年糕啊!”
两人一拍即合,张仁愿即刻下令,大军停住,屯扎下来过年再说。将士们赶不上回中原过年已是有些惆怅,此时听到这样一个人性化的军令,不由得一阵欢呼雀跃,顶着大雪就开始建造营寨军帐。
张仁愿说道:“说到年糕,现在南方好像比较时兴,老夫还真是一直没有品尝过江南特色的年糕呢。据说,年糕是起源于扬州吧?”
秦霄微笑说道:“好像是,我在老家彭泽的时候每年都是要吃的。听老人们说起来,扬州的年糕都做成城墙的墙砖式样,据说是当年伍子胥弄出来,以备后人防备饥荒的。当年这种年糕被深埋于地下,居然经久不腐,于是解决了吴国被围城后的饥荒。”
“有意思。”
张仁愿笑道:“黄冲那小子肯定会弄。让他也给老夫做一饼年糕来尝尝。后天年三十晚上,老弟记得带上弟妹,一起到老夫帐中来做客啊!大家一醉方休!”
“行,到时候我将黄冲做的年糕也一并带来!”
秦霄抱拳一礼,先行策马回了右威卫营寨。李嗣业和万雷等人,领着左威卫的将士们手脚麻利的先扎起了中军帅帐,请秦霄和墨衣先进去躲避风雪,然后大寨与将士行军营帐也陆续地拉了起来。火头军们挖了泥灶支起大铁锅开始做饭,整个大寨里一派热火朝天。
邢长风和郭子仪在帅帐里升起了一炉子旺旺的炭火,就请秦霄和墨衣都坐了下来。大家都围拢了暖着身子,身上融化的雪花开始散出一阵阵的雾气,骑在马上有些冻得发僵了的膝盖和手脚都转了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