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另一个宫女将书本展开。老师向皇上行了一个简单的屈膝礼,在书案有端的矮几上跪下来,花白长须有一部分垂到猩红毡上。他望着玉雕笔筒,向侍立的宫女使个眼色。宫女取出来一把象牙尺子,放到他的面前。他拿着象牙尺子,开始从“人之初”读起,读了四句便停住了。他恭敬地告诉皇上,这是汉人儿童启蒙必读的一本书,书名《三字经》。简单介绍以后,他就用象牙尺子,一个字一个字指着教皇帝认字。诵读。使他大为惊奇的是:他只教了一遍,小皇帝竟然全能记住,可以用稚嫩的奶音背诵出来。他风闻圣母皇太后十分聪慧,粗通汉文,猜想到必是太后教皇上读过《三字经》。但是宫中事他不敢打听,只称颂皇帝是天生开国治世之主,聪明过人。本来预定每天只教四句,现在索性又教四句,共教了八句,而且每个字都认识清楚。
读过了《三字经》以后,开学第一天上午的功课就算完了。小皇上休息片刻,乘小轿返回宫中。他先到清宁宫,向年长的清宁宫皇太后报告他放学回来了;随即奔进永福官,扑进母亲的怀里,告诉母亲他今天如何写字,如何读书。又说老师们都是老头儿,如何向他叩头,他坐着不动。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儿们也向他叩头。他母亲搂住他,十分激动。想到他读了书,将来亲政,成为中国之主,不辜负她年轻守寡,教育幼主的万般苦心,不觉滚出眼泪。她吻了吻儿子的脸颊,用淡淡的口吻说:
“我的儿呀,他们都在你面前叩头是应该的,你是天生的满、蒙、汉各族的臣民之主!”
这天中午,在三官庙中,以两宫太后的名义,向为皇上启蒙的四位满汉师傅赐宴,礼部和鸿胪寺各有一位官员作陪。虽然只有简单的几样荤素菜肴,一瓶薄酒,但这是皇恩,也就是官员们的无限荣耀,所以开宴之前,蒙师们都在乐声中向北行了三叩头礼。酒宴开始不久,又一次乐声大作。满汉官员们赶快肃立。一位鸿胪寺官员朗朗宣布:
“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赏赐御前蒙师银两。跪下,叩头,山呼谢恩!”
四位蒙师立刻向北跪下。一位礼部官员进来,双手捧着一个朱漆盘子,上边放着四个黄布小包,喊道:“四位御前蒙师接赏!”一位鸿胪寺官将四个黄布小包分给四位御前蒙师,随后高声赞礼:
“叩头!再叩头!三叩头!……谢恩!”
四位御前蒙师感激涕零,颤声齐呼:“谢恩!”
其实,每个黄布小包中只有十两银子。当时大清国制度草创,一切学习明朝。对文臣正经恩赏,数目照例很少,其意义不在金银实惠,而在荣耀。
从此以后,福临每日上下午都到三官庙上学,从不间断。上午写仿,读汉文书;下午学写满洲的拼音字,读汉文书。福临本来就相当聪明,加上他母亲在宫中用心教育,入学前他已经认识了三四百字,所以入学后的进步特别迅速。这种情况,首先使朝野各派人物增加了对幼主的向心力,把他看成了大清国的希望所在,同时也增加了圣母皇太后的政治分量。福临虽然尚在幼年,但是在传统的思想和感情上他不仅是大清皇帝,也是两黄旗的旗主。从三官庙中传出了幼主读书聪慧的消息,使两黄旗上下人等大为欣慰。
甲申年的初春,盛京城中,大清国的朝廷之上,就这样始终保持着难得的宁静气氛。可是到了三月下旬,由北京传来的一连串紧急探报,突然间将盛京的宁静气氛打破,中国关内外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