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元帅禀报和请示,不等他们走近大帐便被士兵挡住,告诉他们大元帅正在休息,不要惊驾。也有人有比较紧急的要事,就由传事的头目禀知双喜,由双喜接见。
黄昏时候,李自成一乍醒来,看见帐篷门外已经暗了。他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仍很疲倦,不想起来。又闹起眼睛,打算再睡一阵。忽然从附近传来战马嘶呜,他听一听,霍地坐起,跳下行床。双喜来到他的面前,恭敬地说:
“爸,你太辛苦了,饭尚未熟,不妨再睡一阵。”
自成用鼻孔哼了一下,说:“如今是我们卧薪尝胆的时候,哪能多睡……”
他洗了脸,向双喜问道:“军师回来了么?”
双喜回答:“军师回来了,李公子也来了,都在军师的帐中等候。军师说:林泉同他有重要事来见父帅。”
“有重要事?……好,你快请他们来吧。”
片刻工夫,李岩随着宋献策进来了。施礼坐下之后,宋献策说道:
“林泉有一重要建议,上午未见到大元帅,在水坡集跟我说了。我认为此计似乎可行,请大元帅斟酌。”
闯王向李岩问道:“是什么高明主意?”
李岩欠身说道:“三四天前,大元帅断定左良玉必向襄阳逃窜,果然料敌如神。大元帅认为,左良玉必不肯与丁启睿、杨文岳往一个地方逃,断不会逃往豫南,一则他不愿受了启睿、杨文岳的拖累,二则他不愿局促于信阳和演川一带,不能处于举足轻重之地。襄阳扼南北咽喉①,襟带江汉,自古为兵家所必争之地。据襄阳即可以争夺中原,拱卫皇陵②,屏藩武昌。大元帅又说,左良玉如能固守襄阳,就可以东连德安③,南跨荆州,自成鼎足之势,不但使我军不能长驱南下,而且在此天下汹汹,明朝土崩瓦解之时,他可以虎踞上游④,割据自雄,步唐朝藩镇后尘。大元帅英明洞鉴,看透了左良玉的肺腑,故能大获全胜。”
①咽喉——古代大别山只有羊肠小道,所以襄阳扼南北交通咽喉。
②皇陵——明嘉靖皇帝的父、祖坟墓,都在钟祥。
③德安——宋、元、明、清设德安府,府治在今湖北安陆。
④上游——按古代军事地理眼光,对南京和江南而言,荆襄一带处在长江和汉水上游,地位重要。
李自成听了李岩的话心中十分高兴,但是他谦逊地说:“我这是俗话常说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随即他不禁哈哈大笑,接着又说:“左良玉虽然败在我们手里,却不是泛泛之辈。论形势,一百个信阳抵不上一个襄阳。襄阳,在军事上十分重要!”
宋献策乘机说:“大元帅说得极是。因襄阳是一个极其重要地方,所以刘表是荆州牧,不驻节荆州而驻节襄阳,以与中原抗衡;建安①末年,关公据襄阳,攻樊城,‘威震华夏’②,曹操打算从许昌迁都于邺③以避其锋;西晋初,羊枯、杜预相继经营襄阳,成为灭亡东吴的根本。东晋偏安东南,以重兵守荆襄,以求伺机北伐中原。庾亮、庾翼④都重视经营襄阳,功虽未就,却为桓温⑤奠定了北伐基础。荷秦与东晋相争,均以襄阳之得失为重。南宋初年,李纲锐意恢复,劝宋高宗驾幸襄阳。岳武穆北伐中原,是从襄阳出师。蒙古与南宋交战,起初也是争夺襄阳。刚才大元帅说一百个信阳抵不上一个襄阳,此言极是。”
①建安——汉献帝年号。
②威震华夏——这是《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话。华夏指曹操所控制的广大中原地区。
③邺——今河北临漳附近。
④庾亮、庾翼——他们是兄弟,东晋明帝的妻舅,都曾掌握兵权,有恢复中原之志。
⑤桓温——东晋时人,曾率师西征北伐,对东晋恢复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春,桓温北伐符秦,就是经襄阳两路出兵。
李自成一边听一边不断点头,深佩宋献策熟悉前代战争往事,对古人用兵方略了若指掌。等献策说完以后,他向李岩问道:
“林泉莫非建议我派兵去占据襄阳么?”
李岩赶快说:“是,是。岩正是为此事来见大元帅,机不可失。”
自成说:“请你详细谈谈。”
李岩恭敬地陈说了他的建议,就是请闯王趁朱仙镇大捷余威,派出一支人马,对左良玉穷追不放,不等他在襄阳立脚,将襄阳夺到手中。占了襄阳,即可囊括①宛叶,连接豫楚。襄阳所属州县不像河南残破,应立即设官守土,抚循②百姓,恢复农桑。将襄、邓、宛、叶连成一片,立定根基,即可由叶县北进河洛,由邓州人武关,夺取关中。他侃侃而谈,使李自成听得人神,不觉点头说好,随即问道:
①囊括——包罗在内。
②抚循——抚慰。
“需要多少兵力?”
李岩说:“单说追赶左良玉,占据襄阳、樊城,有两万人足矣。但必须再占周围各县,襄阳方不孤立,方能招集流亡,安抚百姓,耕战兼顾。看来还得两万人方可敷用。”
李自成的心中顿然感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