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两府转太子少保,宰相转右仆射。
吏部尚书转太子少保,宰相转左仆射。
太子少保转太子少傅。
右仆射转左仆射。
太子少傅转太子少师。
左仆射转司空。
司空转司徒。
太子少师转太子太保
司徒转太保。
太子太保转太子太傅。
太子太傅转太子太师。
太子太师转傅太保。
太保转太傅。
太傅转太尉。
太尉转太师。
太师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亦如之。
治平三年,翰林学士贾黯奏:“近者皇子封拜,并除检校太傅。臣按官仪,自后魏以来,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国朝因之。《六典》曰:‘三师,训导之官也。’盖天子之所师法。今皇太子以师傅名官,于义弗安,莫甚于此,盖前世因循,失于厘正。臣愚以谓自今皇子及宗室卑者除官,并不可带师傅之名,随其叙迁改授三公之官。”诏候将来因加改正。自此,皇子及宗室卑行,遂不除三师官。
宋初,台、省、寺、监官犹多莅本司,亦各有员额资考之制,各以曹署闲剧着为月限,考满则迁,庆恩止转阶、勋、爵、邑。建隆二年,始以右监门卫将军魏仁涤为右神武将军,水部员外郎朱洞为都官员外郎,监察御史李铸为殿中侍御史,以仁涤等掌曲薛、领关征外有羡也。自是,废岁满叙迁之典。是后,多掌事于外,诸司互以他官领之,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又官有其名而不除者甚众,皆无定员、无月限,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奉而已。时议以近职为贵,中外又以差遣别轻重焉。
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三班借职以下,亦有磨勘转官法,缘未受真命,今不具录。
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
三班奉职转右班殿直。
右班殿直转左班殿直。
左班殿直转右侍禁
右侍禁转右侍禁。
左侍禁转西头供奉官。
西头供奉官转东头供奉官。
东头供奉官转内殿崇班。
内殿崇班转内殿承制。
内殿承制制转供备库使,有战功转礼宾副使,特旨东西染院、西京作坊
副使,有战功,并谓曾经转官酬奖。
供备库使转西京左藏库副使,有战功转如京副使。
礼宾副使转崇仪副使,有战功转洛苑副使。
西染院副使转如京副使,有战功转内园副使。
东染院副使转洛苑副使,有战功转六宅副使。
西染院使转如京使,有战功转内园使。
东染院使转洛苑使,有战功转文思使。
西京作坊使转文思使,有战功转庄宅使。
西京左藏库使转六宅使,有战功转西作坊使。
崇仪使转六宅使,有战功转西作坊使。
如京使转庄宅使,有战功转东作坊使。
洛苑使转西作坊使,有战功转左藏库使。
内园使转东作坊使,有战功转内藏库使。
文思转转左藏库使,有战功转右骐骥使。
六宅使转内藏库使,有战功转左骐骥使。
庄宅使转右骐骥使,有战功转宫苑使。
西作坊使转左骐骥使,有战功转宫苑使。
东作坊使转宫苑使。
左藏、内藏、左右骐骥、宫苑使并转皇城使。
皇城使转遥郡刺史。凡已上使、副,除皇城系东班,余并西班。其东班翰林以下十九司使、副,虽有见在官及迁转法,并授伎术官。
遥郡刺史转遥郡团练使,特旨转正刺史。
遥郡团练使转遥郡防御使,特旨转正团练使。
刺史转团练使。
团练使,遥郡防御使转防御使。
防御使转观察使。
观察使转节度观察留后。
节度观察留后转节度使。
节度使
武臣自通事舍人
转横班例
通事舍人转西上合门副使。其东上合门副使,非特恩不迁。
东、西上合门副使转引进副使。
引进副使转客省副使。
客省副使转西上合门使。
西上合门使转东上合门使。
东上合门使转四方馆使。
四方馆使转引进使。
引进使转客省使。
客省使
右内客省使至合门使谓之横班,皇城使以下二十名谓之东班,洛苑使以下二十名谓之西班,初犹有正官充者,其后但以检校官为之,或领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景佑元年诏:“副使自今改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