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无限地扩大了这个生活的空间。而且把实际生活中所没有的暂时不可能的,但是他想达到的东西,表现在这个梦中。也就是在他营造的这个舞台上来达到。那么从《牡丹亭》这个戏本身来说,这个戏五十五出,明代的传奇是比较长的,如果一天演三小时的话,那要演十天才能演完。
那么《牡丹亭》再长,就算你演三十个小时,也只有三十个小时。可这三十个小时当中要表现的时间,从这个作品的剧情提供的时间,就不只三十个小时了,最少有三年。从杜丽娘到后花园游园到做梦,做梦与柳梦梅发生爱情,然后又死,死了以后到复活,到三年之后柳梦梅赶考,路过这个地方,拾画、叫画,然后把她重新挖掘出来,人复活,然后到柳梦梅中了状元等等全剧这个过程,要演三年多的时间。地点就更不要讲了,它的物理的空间就一个舞台,实际上这里面牵扯的地点从南安,因为杜丽娘的父亲是一个南安太守,这么一个地方的官,所以杜丽娘也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小姐。从南安到岭南到广州,柳梦梅是从那边过来的,到岭南到杭州到扬州,那个范围也非常大,那么这里面涉及的人物的生活环境,有人间、有地狱、有官方、有民间、有城市、有农村、有人、神鬼,都涉及了。所以它的内涵是远远超出了它的物理空间所提供的条件。那么同学可能要问,说这种扩大或优化生活空间也不光是戏剧,小说也会有,诗歌也有。是的,是有的。但是戏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直接面对观众的演出,就像我们现在我给你们演讲,实际上我们也是种直接交流。因为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不是电影,如果我这个地方是电影在放的话,那是一个银幕,你们看,但银幕不能对你们有任何表示,你们一个人没有也可以照放,如果演戏的话就是我跟你有交流。比如我现在讲的,你感兴趣了,你听。如果我讲的离题了,不好了,你不感兴趣了,你不听,甚至站起来走了。我的情绪受到影响,甚至讲不下去了,当场就有交流。所以这种优化和扩大生活空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跟小说是不一样的。
那么汤显祖在《牡丹亭》里他要扩大和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来丰富或诗化人们的生活内容的时候,他主要是突出一个“情”,我觉得“情”这个字太重要了。那么回到汤显祖,他写这个戏的时候,他说我怎么突破这个现实世界,我建立一个更大的世界呢?他说情。因为这个感情可以超越人们的生存环境,去追求一个更加高的东西。这一点我认为,是《牡丹亭》它创作思想当中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它能超越这些物理的时空,创造另外一个非常美的人的感情的世界,就是青春的颂歌,爱情的颂歌,自由个性和解放的颂歌。那么这种感情状态往往看不见,因为它属于精神的领域,往往看不见。所以明代有个批评家,他说汤显祖的本事就在于一般的人可以画出灰尘,但是这个风不大好画,风,我们画一个圈,那个风看不见,你看见的是它刮起来的灰尘,有一个圈,风就不大好画。他说冰可以刻,但是空气你就抓不到,他说汤显祖的高明就在于他就能够画出那种你看不到而感觉到的东西,所以还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所以他的戏,就能够扩大或优化我们的生活空间,表现我们人类的一种追求。西方有这种思想,他们说高明的戏剧设计家和不高明的舞台设计,不高明的舞台设计,他能把大的世界设计成一个小的舞台。他说高明的戏剧家,能够把小的舞台设计成一个世界,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点呢,我觉得中外也是相通的。
那么从《牡丹亭》来看戏剧的文化意义的第二点,我想强调它在丰富和诗化我们的生活内容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力,或者叫做文化批判精神。这个文化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很软的。但是一旦跟人的精神相结合,它是具有冲击力的。冲击什么?冲击那些束缚人,使我们生活没有意思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的那种非人的东西,它把它冲掉,它的冲击力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的古人讲“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这个“化”,我们叫文化,这个“化”就是冲击力,就是人的精神上一种高度追求的事物来冲击一种旧的东西。那么有时候,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是活泼的、是生气勃勃的,这个时候它的文化就有冲击力。有时候它是沉闷的、是死气沉沉的、万马齐喑的,它就没有冲击力。那么我们还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比较来看,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当时是伊丽莎白时代,那个时候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它的文化是具有冲击力的。所以能出现莎士比亚那么多好的戏。相比之下,当时中国的明朝,正好是明朝末年了,尽管也有些新的思想出现。但是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末期,是比较沉闷的、是不活跃的。本来中国也是一个在世界上非常发达的国家,就是从明清以后,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可以说扼杀了中国民族的生气,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扼杀人性,一个民族就变得非常沉闷,不活跃。像汤显祖这种情况是非常可贵的,是微弱的一种觉醒,是微弱的觉醒,所以他可贵。但当时整个中国的情况不是太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牡丹亭》的出现那真可以说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