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你们征粮,老百姓负担太重啊。朱元璋说,我征粮完全是为了军队,一点也不为了我自己。唐仲实说那也不行,你得想办法。朱元璋于是就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司的都水营田使,就负责水利和屯田,一年下来就收了很多粮食,三年下来就有了积累,他们就有了经济实力。同时朱元璋又在自己的统治地之内,推行盐法,就是如果你要贩卖食盐,要向国家交纳税,这个税是多少呢?就是20取1,就说你卖20份盐,里面取1份这个利润给国家。当时,不是给国家,是给朱元璋的军队,作为军饷。卖茶也要凭凭证,卖茶,红巾军的政府也要抽税,而且他在自己控制的地盘里头发行货币,铸造了大中通宝钱。如果要进行商品流通必须有货币,这样他的经济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就是“广积粮”。所以,“广积粮”不仅仅是粮,要有经济,所有综合的经济实力基础。
刚才讲,那么“缓称王”就是韬晦之计。就是他朱元璋一直用着小明的王“龙凤”年号,同时自己不称王。可是在他的周围很多人都已经称王了。在长江的中游,刚才讲,陈友谅,先扶了徐寿辉当了皇帝,后来他把徐寿辉杀了,自己就称了王了,称了帝了。张士诚也称了吴王了,方国珍称王了,明玉珍称王了,他朱元璋不称王。再有,朱元璋在和敌军作战的时候善于保护自己。刘福通曾经派三路军北伐中原,有的从山东走,有的从河北走,打到大都以北,进了蒙古草原,烧了上都的宫殿,烧了上都的宫殿。上都,元上都。还有一路打到陕西、四川那边,后来这三路都失败了。可是朱元璋没有参加这个军队。在别人北伐的时候,他的势力发展起来了。还有,元朝末年有一个元朝倚靠的重要将领叫做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一度势力非常强,察罕帖木儿攻下济南以后,想进军往南,南下。这时候朱元璋的态度暧昧。察罕帖木儿就把情况报告给元朝,说这个朱元璋可以利用,于是元朝就派了使节从海路走到集庆这个地方,赐给他龙衣、御酒,封他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所以有人就怀疑朱元璋可能要投降元朝,可事实上没有。也巧了,这个礼物和元帝的诏书到了军中不久,这个察罕死了,这个事情就没有办。但是朱元璋和察罕的往来实际上是缓解了察罕向南方进军的压力,这是朱元璋一种策略。那么,察罕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叫扩廓帖木儿,汉文名字,他实际上是汉人,汉文名字叫王保保。王保保仍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朱元璋主要的对手之一。他和王保保仍然有书信来往,他给王保保写信联络感情,过去叫“通好”,先后达七次之多,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但是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他会设法缓解敌人对自己的压力,他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朱元璋自己提倡行仁义,做仁义之师,因此他对自己的部下,凡是哪里打仗不杀人,能够保持当地社会,社会的安定,都给与称赞,奖励,比如徐达,比如常遇春这些人在作战当中,他们能够执行朱元璋的指示,不妄杀人,在行军当中爱护百姓,都能够得到朱元璋的表扬。可是,我们说过,红巾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群乱民,就是乌合之众,哪有纪律?要带好这么一个部队,要能让他们都听从命令谈何容易?朱元璋怎么办?朱元璋用严厉的惩治方法,加强纪律,把它建成铁军,这是朱元璋治军的一个法宝。朱元璋在刚刚打下婺州的时候,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正是用人的时候,粮食短缺,有人喜欢喝酒就用粮食造酒,造酒就占用了军粮。朱元璋就下了一道命令,军中不许酿酒。可是一个大将叫胡大海,他的儿子拿军粮造酒了,朱元璋要处罚他。他下面一个王恺,就说你现在不能杀他,说胡大海在前方正在作战呢,你要安他的心。你要杀了他,会对他的军心有影响。朱元璋说,不,我宁可让胡大海叛变我,我不能够让我的令不行,他就亲手把胡大海的儿子杀了。你想,这样治军,这么严厉,军队那就是有铁的纪律。所以,朱元璋治军从严。实际上,他的军队是他夺取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力量。
朱元璋能征善战,很多战争上他能够对形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他打了一个关键之战,就是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的地盘越来越大,陈友谅在他的西边,长江的中游,对他,对朱元璋是一个威胁。可是陈友谅的地盘越来越缩小,他就非常不高兴,他就想东下,来兼并朱元璋。陈友谅围攻了南昌三个月,攻不下来,朱元璋带兵20万去援救,最后陈友谅撤了。他们在这一年,就是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陈友谅造了大船,大船几层高,上下人说话听不见,船外头、船舷外头都包上铁皮。朱元璋是小船,仰着头都看不到敌人。但是大船行走不便,小船灵活。后来东北风一刮,朱元璋放火烧船,把谁烧死了?把陈友谅的弟弟烧死了,这个弟弟号称“五王”。他弟弟一死,陈友谅泄了气,这个仗就不好往下打了。在乱军之中,一个箭射中陈友谅,穿过脑颅,把他射死了。这个朱元璋坐的船是白帆,他挂着帆呢,白帆,陈友谅就指示,说见到白帆就打,后来朱元璋发现了自己的目标太大,就让所有的船都挂上白帆,就迷惑了陈友谅。就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