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然后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荐官吏,你也可以推荐官吏。那咱俩换换。我推荐你的人,你推荐我的人。第二个特点,控制舆论。为什么能够控制舆论呢,因为士族他本来就是会读书才做官的。他本来就有文化,有学问。有文化,有学问他就有话语权。在当时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话语权啊,他也不能上网去发帖子。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来就有知识,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他一成了领袖人物,他周围就会团结一大批太学生和名士。太学生是什么呢?太学生就是国家干部学院的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第三梯队,后备干部。名士是什么呢?名士就是那些社会上有名的,有话语权的,有很多粉丝的,拥?(DENG)的,这样一些人,有名的士人。第三个特点,成为豪强。因为他有权啊,有势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发达起来了。就成了一方豪强了。这样的豪强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门望族,还叫做势族。还叫做世族。这些都是指这种家族。而那些没有权势的,没有名望的,没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门。士族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成为豪强。他就成为社会上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到了东汉末年他就成了支撑帝国大厦的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士族垄断了仕途,这就占领了上层建筑。控制了舆论,就掌握了意识形态。士族有权有势最终成为豪强,又把握了帝国的经济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帝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这些士族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帝国的统治阶级。可是这些士族不得不面临着新兴势力的挑战,那么这些新兴势力又依靠什么崛起的呢?
事实上,三国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但是为什么士族地主阶级并没有在东汉以后马上成为帝国的统治阶级呢?因为门阀遇到了军阀。门阀就是士族,士族也叫做门阀士族阶级。保护士族阶级的制度,既叫做士族制度又叫门阀制度。这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那什么叫门阀呢?门阀就是门第、门望、阀阅。门第就是家族社会地位的贵贱高低,因为那个时候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他有高低,这个高低叫做门第。第就是次序。门望是什么呢,名誉声望。阀阅是什么呢,是功绩经历。就是一个家庭他有过什么功劳,他有过什么经历。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的仕宦人家的家门口要贴出去的。贴到门口,表彰自己功劳的叫做阀,表扬自己的经历的叫做阅。我们知道阅和历是能联系起来的,阅历嘛。一个阀一个阅,左边是阀,右边是阅,合起来叫做阀阅。这个阀阅在和门第、门望合起来就叫门阀。所以后来就用门阀这个词来指士族。所以门阀就是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世代为官的这样的大家族。那么军阀呢?军阀就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那么这么一说大家就清楚了。门阀、军阀都是阀,但此阀非彼阀。门阀为阀,靠的是声望地位,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军阀为阀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武装力量,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有枪杆子。那么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从。这个时候什么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发一个红头文件,“啪”一个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乱,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变成了浪子到处流浪,这个时候惯用的是什么呢?枪杆子。这个时候只能用拳头说话了。所以门阀不敌军阀,斗不过军阀。东汉末年恰恰是这样一个状态,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战事频仍,谁也不理谁,谁也不听谁的,各自为政。门阀不管用,得靠军阀。
那么第一个杀上历史舞台的军阀是谁呢?董卓。董卓本来就是个地方豪强。又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那当然是军阀。那我刚才说过帝国是三大力量在支撑着,是外戚、宦官、士族。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斗争,结果两败俱伤。何进被宦官杀了,宦官被袁绍杀了。这两个柱子就没了,倒了。剩下一个士族。董卓进京以后呢还是想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绑架来朝廷做官。但问题是,董卓这个人他不会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闹翻,董卓成了孤家寡人,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西安。这些士族们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了。
董卓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给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快要结束了,他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于是选出士族的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治地位,那么袁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吗?他们士族阶级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呢?他们想重新获得统治地位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
这个时候,历史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中国向何处去?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