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拐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1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积极鼓励,说这头一遭出去挣不到钱不要紧,关键是要走出去见见世面,为将来打基础。小海听了很受鼓舞,更是士气大增。等村里有个人外出回来拿东西时,他就跟了那人出去闯荡了。

    老牛家的媳妇小玉见小梅家的小海都出去了,也按捺不住,鼓动丈夫小华出去闯荡。挣了钱可把家里那一排破瓦翻新,把那间旧木房装修一下,也可看起来像个新家。

    小华听了小玉说的,觉着也有道理,也就跟人悄悄出去了。

    当然改变最大的还数王泼妇家。王泼妇一直对那帮靠讨饭挣钱发财的人嗤之以鼻,对村里出现这种情况表现出强烈不满。并对自己两个儿子没有随大溜跟着走,表现出了极大的欣慰和自豪。常有意无意在人前夸耀自家门庭清白,夸自己两个儿子不随俗流。可这样的欣慰和自豪只坚持了两个月,最终还是儿大不由娘,让她失望了。两个儿子没跟她打一声招呼就悄悄跟人溜出了村外,跟着走了。她知道后大动肝火,却也只得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

    驮岭人似乎已忘了靠行乞挣钱的可耻行径,对传闻也做到了充耳不闻,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米多村长家没怎么变,米龙还是照样每天上山干活。

    没出米多村长所料,渐渐地,驮岭村真成了一个乞丐村。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把驮岭村成为乞丐村的消息给捅了出去。省城一家晚报的记者找到驮岭村,采访了有关情况,把它在报纸上登了,题目是《一个乞丐村的故事》。在省报上一登,驮岭村一夜成名,几乎各家媒体都争相报道关于驮岭村人行乞的事迹。有不少文人学者慕名到驮岭村参观考察,寻找题材。

    县里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遇,准备趁着驮岭村名声大震、引人注目的机会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基地,以此为点产生辐射,在全县铺开,把丽阳县推出去。县里把这层意思贯彻落实到镇里,让镇里抓紧实施。镇里领导正愁没有项目可以发展,想往上打报告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山清水秀的一面展示给外人看,可就是缺资金,缺少开发商。这会儿县领导高度重视,对镇里来说,变被动为主动,岂不是天上掉馅饼、送货上门的大好事?再说,这是县里抓的典型工程,是县领导圈点的重点项目,钱自然是没得说的,财政会拨下来。镇里只消坐享其成就好了,搞得好还可以得了便宜又卖乖,名利双收,在全县面前红一把呢!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对驮岭村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则发展经济,旅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驮岭村人还是看得明白的。风景区是旅游公司跟驮岭村合股的,公司每年都会交给驮岭村一大笔钱;二则改头换面,不但村里不出一分钱公路可以做通了,娶媳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总之,好处多多。

    驮岭人感觉受宠若惊,想不到那个记者这样一登,就一夜成名,引来了那么多参观游玩的客人。真是因祸得福啊!更让驮岭人想不到的是,县里领导竟做出了这样英明的决定,趁机开发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开发点。这样不仅驮岭村出名了、发展了,整个丽阳县都会因此而名声大噪,走上致富的道路。岂不是两全其美?

    镇里对驮岭村更是刮目相看,客气有加了。镇领导对驮岭村旅游业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在会上强调要加快驮岭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驮岭人也对镇里的行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和支持。

    县里领导出面,引来了开发商,对驮岭村进行了一番勘探考察后,表示很满意。很快就制订了发展规划,开始凿崖铺路、动工兴建了。动工那天,县里、镇里领导都亲临现场,邻镇邻村的许多村民也都赶来凑热闹,场面好不隆重。驮岭人一个个神清气爽,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米多村长心里也乐,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他很早就到了现场,直到傍晚村民全部散去后,他才离开现场回家去。

    驮岭村成为旅游景点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也飞到了驮岭村外出打工族的耳里,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不少人还跑回家看了,心里说不出的喜悦。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在外面行乞挣钱,可以改行了。他们准备回家盖套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开个农家饭店什么的,也挺赚钱的。这个比当乞丐是强多了,既干净体面,钱挣得也快。

    公路做通后,驮岭村造房子的造房子,开饭店的开饭店,卖纪念品的卖纪念品,干得热火朝天,陷入一片发展经济的热潮中。受众人影响,米多村长也打算盖间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可一算计兜里钱不够。米达寄的那点儿钱,打发其他还可以,要说盖房子,可差远了。算来算去,米多村长最后决定开个打狗棒专卖店,将老房子修了一下。开这个店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看来,驮岭村是靠着乞丐村的牌子扬名的。打狗棒是乞丐特有的产物,是丐帮的象征。来驮岭村旅游观光的人一半是冲着他乞丐村的名声来的,多少想带点儿有特色纪念意义的东西回去。打狗棒无疑是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开这个打狗棒专卖店肯定会赚钱。米多村长受了众人的影响,也念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