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会发现紫禁城的气氛有点不对,各个宫门都有重兵把守,对来往行人车辆的实行更加严格的检查。士兵们神情严肃,刀枪出鞘,如临大敌,气氛显得异常的紧张。
进出城门的马匹突然多了起来,将军、宦官和官员纷纷出动,进进出出,行色匆匆,有人猜想不会是要打仗了吧?不禁担忧,如果战火燃烧起来,老百姓又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生灵又要遭殃了。
不过,消息灵通的人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朝廷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时年五十八岁的隆庆皇帝于昨夜驾崩,驾鹤西游去了。
他的悄然离去,留下美丽的大好河山,留下一群美若天仙的后妃佳人和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太子,带着无限的遗憾和万般无奈,恋恋不舍的走了。
太和殿内,顾命大臣正在召集紧急会议,谋划善后大事,商量如何处理穆宗的后事。面对国丧,举国悲痛,然而,此时大臣们的心情并不都是一样,都在想着各自的心思。他们有的强忍悲痛,如丧考妣;有的表面严肃,暗中欢喜;有的很麻木不仁,一脸无所谓。高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得意洋洋,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穆宗驾崩以后,太子才刚刚十岁尚且不能理政,由他出任内阁首辅,又是顾命大臣,大权都掌在他一人的手里,他以后就是大明帝国真正的主宰者,这让一个是权力为生命的政治家能不激动吗?
高拱面带威严的主持会议,傲视群雄,他向各位顾命大臣拱了拱手,声音洪亮地说:“先帝驾鹤西去,咱们做臣子的万分悲哀,恨不得代先帝而去,为先帝尽孝尽忠,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各位同僚,我的心底在流血,如丧考妣,痛苦万分!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大家就节哀顺便吧!我们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日子还要一天一天的过下去。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要商量先皇的后事应该如何处理?也确定一下以后我们治理朝政的大政方针。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希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呵呵!随便说说!”
昨天张巨正又告诉冯保一个消息,高拱正动员言官向皇帝奏本准备联合把他整倒。冯保与高拱矛盾本来就已很深,闻听此言更是恨上加恨,陡生报复之心,伺机反击。听完此言,他斜着眼睛看着高拱,用不满和讥笑地口吻说:“你是首辅大臣,又是顾命之首,想必已经有了章程,大家都必须都听你的安排,还叫我们说什么呢?!”
高拱听了此话,嫣然一笑,以示大度,又看了看几个顾命,非常得意,有点飘飘然了,摆出一幅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样子。
众大臣都面无表情,没有人说话,都在想着个人的心事,沉默不言。大家一时还不能转过弯来,现在的首辅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发生了质的变化。隆庆活着的时候,首辅大臣虽然实权在握,毕竟上边还有人管着,重大的事情还必须请示皇帝,由皇帝来决定。如今隆庆架鹤归去,剩下孤儿寡母再无力与他抗衡,他就是无冕之王,主持政务,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了。昨日还是同殿称臣,今日位居九五之尊,大伙心里都有一股说不出的怨气。高拱见到大家没有反应,场面冷清,知道众臣的心意,只好接着说:“在下蒙先帝提携之恩暂居首辅之位,当以死效力,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太子年纪尚幼,又国事为艰,不得不勉为其难勉强坐在首辅之位,我等只有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等新皇帝继位后,情况有所改观,局势安稳了,我就将急流勇退,遁迹山野,回家乡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冯保心里有火,意在挑衅,听了这话,立刻怒火万分说:“大人的意思是,皇帝年幼不能治理朝政,朝廷大权就是你的了,大明朝就不是大明朝,江山社稷应该改姓高了?”皇帝让高拱为首辅顾命,他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他不能容忍仇人执政当家。张巨正的告密,皇帝临死前托孤时的单独谈话,使他更不能容忍高拱的猖狂。
原来皇帝托孤时,隆庆观察到高拱对他的死亡没有一丝的痛苦和悲哀,眼里反倒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透漏出叛臣逆子的迹象,一种不祥地预感萦绕在生命垂危的穆宗的心头,他马上意识到选错人了,后悔万分,但又无法更改。他马上叫冯保赶快把张居正叫来作为补救,把小皇帝又重新托付,意在制约高拱的狼子野心。隆庆对张居正说高拱将来必反,篡权夺位必他无疑,后悔没有选对人,痛苦万分。授意二人想法解决他,保住太子的皇位,保住大明的千秋基业。
大殿里一片寂静,众臣们都不肯说话,在这非同小可的时候,一言一行都关乎到个人的前途,都不愿说出自己的政见。冯保话里带刺,明火执仗的挑衅让高拱心里很不舒服,勉强忍着不做声。这是他第一次主持会议,在朝廷立的地位还没有坐稳,不想就此不欢而散。心想:以后时间还长,慢慢收拾他也不迟。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张居正面若秋水,沉静冷漠,豪无表情。他是一个城府很深,深藏不漏的人,几次大的朝廷争斗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稳居漩涡之外,从没受过丝毫的伤害。他与各派力量没有什么冲突,又都很器重他,使他顺顺利利地走向了次辅的位置。这时,高拱猜测他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