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西江月》:只为闺中孽障,方成世外姻缘。那知一病命难全,辜负如花红颜。
休道玉兰秋菊,应怜越岭孤雁。春兰魂归共婵娟,免教黄泉抱怨!
三句话不离本题,开篇又要说到尼姑了。谈到“佛门”不容易,说起“尼姑”更难了!当初出家的男人叫“比丘”,女的叫作“比丘尼”。经过历史的演变,人们逐渐将比丘尼称为“尼姑”。有人曾经对本人文章提出质疑和责问:你这不是存心丑化毁誉佛门尼姑形象吗?不是的!本人不但不想丑化她们,反而更加同情可怜她们,极力赞誉赞美她们!从人生百态、三教九流的社会形态来说,她们仍然是一个重要社会层面。虽然她们已经出家为尼,但她们仍然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个尼姑一台戏。她们仍是社会大家庭中一员,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信仰,充满传奇色彩,我们怎么能轻易忘却她们呢?
尽管她们出家的原因和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出自善根,有的由于多病,有的因为婚变,有的因为遭受天灾人祸的打击迫害。但是她们出家,都是对人生的一种期盼、信任、选择。虽然她们在庵庙内拜菩萨、敲木鱼、念经书、求解脱。看似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是她们大多数出身贫贱,经历磨难,却情愿接受“佛”的洗礼;有些豪门贵族女子还自动放弃优裕生活,甘愿去过清贫日子,自觉接受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她们期待人格的自我超越和解脱,也算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深层次追求。尼姑庵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奇百怪和鲜为人知的女人世界。她们高举法幢,谛观红尘,净化人生。这是一种充满了哲理情思、社会民俗、宗教意蕴的思想文化!我们要屏弃“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指:牙婆、媒婆、虔婆、巫婆、药婆和接生婆)的世俗偏见,客观现实地正视她们!
越东地区宁江县西南方有一片茂密的山岭,生长着参天挺拔的松竹丛林。根据古人传说,每到秋末初冬,北方飞来的大雁,夜晚都要此岭落脚栖息。俗话说得好:山高拦不住南归雁,墙高挡不住北来风。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清。因此,这座山岭被人叫作“落雁岭”。落雁岭的东面有一座和尚庙,西边有座尼姑庵。两座庵庙间距约二里路,中间有一潭湛蓝清澈的湖水。这片湖水面积不大,方圆约有二三里。历史传说有一群大雁南归,飞离时不慎撇下一只负伤的雌性孤雁在湖边。后来一只雄性大雁飞回来,四处寻找雌性雁。可惜,这只雌雁经不起伤痛和饥饿折磨,已经死在湖边。这只雄性大雁失去爱情伴侣,悲痛欲绝。在空中疯狂展翅飞翔,在湖面上孤独盘旋;尤其是夜间或凌晨,仍在飞旋徘徊寻觅;伤心悲鸣哀号,始终不肯离去。这声音夜晚听了特别惊心刺耳,觉得格外凄惨,催人落泪。后来,不知道大雁飞到何处,有人说它投湖殉情自杀了。人们便把这片湖水称为“孤雁湖”,把这对大雁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当然,人们认为大雁的忠贞爱情,并不差于鸳鸯恩爱。听说尼姑庵里曾有一位尼姑,还专门抄写一首《御街行》诗词,来赞美它: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
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个尼姑,原来是个年轻俊美女子。据说是患了花柳病或不治绝症,才脱俗出家剃度,进入佛门修心养性治疗。可惜,二十多年前还是不治身亡,埋葬在洗心庵外墓地。
按理说多少年过去了,这只雄大雁早该飞回去,或是已经殉情死亡了。可是事情很奇怪,近几年人们在夜晚或凌晨,还经常听见孤雁凄凉的哀鸣声。是不是又有一只孤雁落在这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人们又传说,也许是大雁的儿女怀念死去的爸爸妈妈,又飞回来悲切缅怀父母?不过,多数人还是猜疑思索:禽鸟类并不一定通人性,怎么懂得人类感情?它们怎么会年年飞回来悼念死去的父母呢?另外,也有人在谣传,孤雁湖畔死去的大雁亡魂又回来了!湖面上飞行的不是一只大雁,而是两只大雁的神秘亡灵!这样的传说有什么意义?大雁的爱情传奇故事,并不算是荒谬迷信。——恐怕是人们的错觉或误会吧?
那么,座落于落雁岭东西两侧的和尚庙和尼姑庵,与孤雁湖的传奇故事有没有牵连呢?故事刚开始,要步步深入。在此,只能简要说说这两座古建筑,以及庙宇里和尚和尼姑们的基本情况。东面的和尚庙叫作“望江寺”,西边的尼姑庵称为“洗心庵”。“望江寺”修建于明代末年,算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而“洗心庵”修建较晚,建于清朝末年(1899年)。有人传说,明末崇祯皇帝持剑杀死自己的妻室儿女;自缢煤山之后,宫廷里有许多文武大臣外逃避难。来到此地修建了这座庙宇,出家剃度当了和尚。也有人传说,后来明神宗的孙子福王朱由崧继承皇位,南明弘光小王朝在南京从此建立。为了反清复明,南明小王朝不断地发展势力,企图恢复大明王朝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