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正弟弘直弘直子确袁宪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
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
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
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
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
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
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晋安王为丹阳尹,引为主簿。出为邺令,
丁母忧去职。服阕,历曲阿、安吉令。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
为司义侍郎。
中大通三年,梁昭明太子薨,其嗣华容公不得立,乃以晋安王为皇太子,弘正
乃奏记曰:
窃闻捴谦之象,起于羲、轩爻画,揖让之源,生于尧、舜禅受,其来尚矣,可
得而详焉。夫以庙堂、汾水,殊途而同归,稷、契、巢、许,异名而一贯,出者称
为元首,处者谓之外臣,莫不内外相资,表里成治,斯盖万代同规,百王不易者也。
暨于三王之世,浸以陵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乃至七国争雄,刘项竞逐,皇汉
扇其俗,有晋扬其波,谦让之道废,多历年所矣。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
古,今也其时。
伏惟明大王殿下,天挺将圣,聪明神武,百辟冠冕,四海归仁。是以皇上发德
音,下明诏,以大王为国之储副,乃天下之本焉。虽复夏启、周诵,汉储、魏两,
此数君者,安足为大王道哉。意者愿闻殿下抗目夷上仁之义,执子臧大贤之节,逃
玉舆而弗乘,弃万乘如脱屣,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古有其人,今闻其语,
能行之者,非殿下而谁?能使无为之化,复兴于邃古,让王之道,不坠于来叶,岂
不盛欤!岂不盛欤!
弘正陋学书生,义惭稽古,家自汝、颍,世传忠烈,先人决曹掾燕抗辞九谏,
高节万乘,正色三府,虽盛德之业将绝,而狂直之风未坠。是以敢布腹心,肆其愚
瞽。如使刍言野说,少陈于听览,纵复委身烹鼎之下,绝命肺石之上,虽死之日,
犹生之年。
其抗直守正,皆此类也。
累迁国子博士。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弘正启梁
武帝《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系》曰:“臣闻《易》称
立以尽意,系辞以尽言,然后知圣人之情,几可见矣。自非含微体极,尽化穷神,
岂能通志成务,探赜致远。而宣尼比之桎梏,绝韦编于漆字,轩辕之所听莹,遗玄
珠于赤水。伏惟陛下一日万机,匪劳神于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于天真,圣智无
以隐其几深,明神无以沦其不测。至若爻画之苞于《六经》,文辞之穷于《两系》,
名儒剧谈以历载,鸿生抵掌以终年,莫有试游其藩,未尝一见其涘。自制旨降谈,
裁成《易》道,析至微于秋毫,涣曾冰于幽谷。臣亲承音旨,职司宣授,后进诜诜,
不无传业。但《乾》、《坤》之蕴未剖,《系》表之妙莫诠,使一经深致,尚多所
惑。臣不涯庸浅,轻率短陋,谨与受业诸生清河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于《乾》、
《坤》、《二系》、《象》、《爻》未启,伏愿听览之闲,曲垂提训,得使微臣钻
仰,成其笃习,后昆好事,专门有奉。自惟多幸,欢沐道于尧年,肄业终身,不知
老之将至。天尊不闻,而冒陈请,冰谷置怀,罔识攸厝。”诏答曰:“设《卦》观
象,事远文高,作《系》表言,辞深理奥,东鲁绝编之思,西伯幽忧之作,事逾三
古,人更七圣,自商瞿禀承,子庸传授,篇简湮没,岁月辽远。田生表菑川之誉,
梁丘擅琅邪之学,代郡范生,山阳王氏,人藏荆山之宝,各尽玄言之趣,说或去取,
意有详略。近搢绅之学,咸有稽疑,随答所问,已具别解。知与张讥等三百一十二
人须释《乾》、《坤》、《文言》及《二系》,万机小暇,试当讨论。”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尝谓弟弘让曰:“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
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
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元帝在江陵,遗弘直书曰:“适有都信,贤兄博士平安。
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