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笑中告辞了兰晓诗。车子开出老远,韩江林回头,兰晓诗颇有古君子涵养,仍然亭立于门前,朝车子的方向轻轻摇着手。送客出门要等到客不见影,路头送客送出一箭之地,送爱人或送重要人物远行,则十里长亭,韩江林喜欢这种古风。他已经把兰家当成自家,越来越离不开兰家的浓情氛围了。
孙浩对韩江林说,拉衣被的车子已经走上前了,先到镇里下一点东西,然后开到溪口,我们上午到溪口,下午两点开全镇干部大会,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孙浩事实上已经按自己的意思作了安排,他征求韩江林的意见,等同于要韩江林同意他的意见。韩江林即使有不同意见,对于书记的安排也只能说行。不过,这几句像征性的询问,让韩江林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想打败对手,首先就要接近对手,了解对手。从兰晓诗确定的升官路线图,韩江林目前最主要的战术目标是竞争镇长,任何与此目标相关的人物都列入了他的竞争成对手,成为研究的对象。孙浩处于升官路线图的第二阶段的战术对手。韩江林暗自分析孙浩的性格优缺点。因为韩江林要爬上县委常委的座位,镇党委书记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这次慰问是韩江林和孙浩在工作中的第一次亲密合作,他发现孙浩的优缺点如此分明。
富于激情是年轻干部在较为普遍的特点,孙浩也不例外。激情如果用于社会工作,用于关爱百姓,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激情造成人的志大才疏,办事毛糙,容易留下尾巴和瑕疵。
官场中迎来送往的礼节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最低级行政组织也不例外。一行人进入溪口,驻村干部领着村支书、主任在溪口村边迎候。村支书家的新房子在村口显眼的地方,四间架子立了起来。孙浩叫支书们把慰问品下到村支书家,由村委按照捐赠物品的情况和村民情况发放。
村主任房子没有着火,他汇报说饭已经准备好了,是否过去吃饭。孙浩要亲自慰问几家最贫困的人家,叫干部们每人扛一床被,拣一小包衣物带上。
小王建议说,是否打开包裹看看,里面有没有村民不需的东西。孙浩说,别弄得那么复杂,慰问是我们的心意,不需要的东西,他们可以转送需要的人。韩江林想起一个捐赠的笑话,说一个从没有结过婚的孤老头,领到的捐赠品中有一付乳罩,他左看右不知道拿这东西干什么用。春耕时,犁田的小黄牛不听使唤,老是伸头到田坎边吃草,老头想起了那付乳罩,拿来挂在两只牛角上,蒙住小黄牛的眼睛,小黄牛果然从此乖乖犁田,老人逢人便说,城里人想得真周到,连蒙牛眼的东西都送来了。
听了韩江林说的笑话,几个人笑得前呼后仰,几乎跌倒。孙浩笑着说,乳罩对孤寡老头有用,说明没有什么东西不可用,关键看怎么用。
村支书领路,慰问的干部扛着东西沿着泥泞的路穿过一个个毛棚,村民从木棚里探出头,眼里流露出绕指柔般的渴求。当慰问的人穿过茅棚没有停下脚步,韩江林听到他们失望地用本乡土语说,哪家和村长好,干部就给哪家送东西。韩江林一愣,如果不能做到公正,众目睽睽之下的慰问仿佛是行窃似的,并非光彩的行为。他们慰问了五户人家,有三户的条件还可以,新房子的木料已经备下,春节后就可以开工。只有两户人家,全家人穿着薄薄的衣服蜷缩在炉火边,挤在一起烤火取暖。大家挤在慰问人家的茅棚里时,韩江林顺便串到另外的茅棚看了一看,衣着和食物情况比所慰问人家更凄惨。
韩江林理解灾民眼里愤射怒火的原因了。当社会越来越富足,收入分配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源于收入差距的加在,许多社会问题随之产生,甚至会潜伏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韩江林试图根据眼前的现实来理解分配问题。如果村支书和主任不能做到绝对平均,那么,必然会造成某种社会矛盾,虽然在村一级,这种矛盾不足以影响村子的稳定,如果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那就不是一件小事情。
在以宗法文化建立的中国社会道德体系中,近亲远疏是一种最为自然的选择,它对社会分配的影响深刻而富于决定意义,必然存在着社会分配事实上的不平均。如果作为代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府组织受到封建宗法文化的影响,不努力缩小这种不平均,反而扩大不平均的程度,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目标必然变得十分艰难。
为了做到社会分配的相对合理,事实的详细调查和事后的监督必不可少,即使在捐赠和救助这种简单的事情上,相对完整的程序是必须的。农耕文化思想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医理论,讲囫囵,讲感觉,并非讲究十分精细的药理,并非讲究科学成分的搭配。在社会分配上也是讲究大致的概率,而非周到细致的详细方案;社会分配中注入太多的感情因素,而非公平合理的因素。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体现在社会分配领域,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分配不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韩江林第一次感觉到实践对于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性。在一般人的思想里,个人不需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