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微笑道:“谢李将人客客气气,丝毫不像是官兵和盗贼般的对立,不但张亮、陈孝意大为诧异,就算西门君仪、王雄诞二人也满是惊奇。
原来杨广驾崩后,骁果军思归。裴矩、宇文化及只能顺应军心,一路北归。江都就留给陈棱镇守,宇文化及立杨杲为帝后,又封杜伏威为东南道大总管,杜伏威当时看不起宇文化及,一直不受官职。萧布衣在东都以杨侗的名义,再封杜伏威为江淮总管,杜伏威并没有回绝,却也没有明面接受。
杜伏威和萧布衣有过一面之缘。当初萧布衣南下,杜伏威、西门君仪和李子通那时曾联手暗杀萧布衣。不过萧布衣技高一筹,击败三人,还饶了杜伏威一命,杜伏威之后虽和萧布衣交锋。却一直没有大动干戈。对于东都的册封,也是淡漠处之。
李靖以总管之职称呼杜伏威。就有试探之意,杜伏威并不否认。眼下当然是个和谈的好信号。
等杜伏威坐定,李靖沉声问,“不知道总管来此,有何指教?”
李靖说的客气,杜伏威笑道:“我其实欠西梁王一命!”李靖知道当年往事,缓缓点头,“那又如何?”
杜伏威喟叹道:“想我杜伏威大业九年起义,那时候还不闻西梁王之名,甚至萧布衣这三个字,世人都未听说。那时候杨广无道,穷兵黩武,搞的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杜某不才,这才和同乡之人揭竿而起,转战南北,苟且偷生……”
他突然说起往事,众人不解,李靖却是耐心倾听,轻声道:“其实杜总管所为实乃逼不得已,苛政猛于虎,先帝昏聩,百姓为形势所迫,一些不得已之处,也是无奈为之。不过西梁王如今把持朝政,归盗于农,广施仁政,那些不得已起义之人,正是走回正途之时。瓦岗翟让,为乱多年,到如今幡然醒悟,被西梁王封为东郡公,官从四品,也算是改邪归正。”
杜伏威心中感慨,心道李靖名不虚传,闻弦琴知雅意,已经说出自己地心事。
“杜某起义,起义只为乡亲父老,一帮兄弟的活路,虽也做过错事,可毕竟义字当头!当初暗算西梁王,反被他饶上一命,心中感激不尽。可李子通暗算于我,此仇不报,终非君子。”杜伏威沉声道:“杜某不受东都册封,并非自高自大,而是草莽之事,当用拳头解决,李子通负我,我当求亲手诛杀,不想倚仗官府之力。”
李靖缓缓点头,“如此看来,杜总管更像是个豪侠。”
杜伏威苦笑道:“李将军过奖了。我本想手刃李子通后,再和李将军面谈,可没想到李子通多行不义,却被王世充所杀。王世充几日前,曾写书信一封于我,想和我兵合一处,共同对抗李将军!”
张亮等人变了脸色,李靖微微一笑,“想杜总管击剑任侠,侠义过人,当不会和食言而肥地王世充联手。”
杜伏威佩服道:“李将军说地极是,王世充先借李子通之力,后杀李子通,杜某不才,却也不敢将身家性命交付此人的手上。杜某起义多年,碌碌无为,不过掌数郡之地,要说和西梁王对抗,那是万万不能。总算西梁王念及旧事,李将军又是迟迟并不发兵。这才残喘到了今日,虽说对抗尚可,可如今天下思安。手下兵士已无征战之心……杜某这几日夙夜难眠,辗转反侧,终于来找李将军……”
杜伏威欲言又止,望定了李靖,双眸一霎不霎。
李靖沉吟片刻,“其实西梁王亦是念及当年之事,说李子通该杀,杜伏威舍己救人。是条好汉!”
杜伏威眼前一亮,“得西梁王一言,杜某不白来一趟。”
李靖又道:“我想李子通已死,杜总管也算再无牵挂,眼下应已无意天下,可又放心不下手下的一帮兄弟,只怕归顺后官兵屠戮,是以舍命前来,不为自己。却应是为了手下的众多兄弟?”
西门君仪、王雄诞都是鼻梁微酸,李靖虽是他们的大敌,可一语说出杜伏威的心意,怎能不让他们心中感慨。
杜伏威沉默良久才道:“天下纷争,尔虞我诈,这天底下本来除了我的一帮兄弟手下外,我只信西梁王的侠义,我来投靠,并非因为李将军威名赫赫。而是知道李将军是西梁王地义兄!我想,能和西梁王结义之人,也值得我杜伏威相信!”
李靖微笑道:“杜总管深明大义,果敢有为,我想苍天厚土。必定不会负了杜总管拳拳之心。其实西梁王早说。若杜总管肯归附,定当厚礼相待……”
杜伏威急声问。“西梁王真地这般说?”
李靖道:“当是如此。西梁王当初对我说,杜总管对江淮颇为熟悉。若是归附,当封江淮安抚大使,加赐柱国之荣耀,若是东南平定,再封杜总管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通掌东南一事。这样杜总管才不会心有顾忌,竭尽心力做事。手下亦是能安心过活,不至有遗弃之感。”
他一堆官衔封出来,杜伏威感慨道:“没想到西梁王对我如斯器重,对江淮兵如此厚待,实在让杜某愧不敢当。”
“当得,当得。”李靖笑道:“听闻总管还有一子,叫做杜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