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仁宇文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大历史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继续闭关自守,那她也会继续以精神和信仰上的运作

    掩饰组织上的缺陷。施政要带美感,这种要义以近乎宗教的力量支持。所以即在危

    机之中钦差大臣林则徐仍在吟诗,而且在赏月。传统习惯要他对皇帝之章奏和向人

    民之布告不离道德眼光,这种要求胜过内容之真实。可是林则徐并非不诚。这样说

    来,中国人之公众心理也确有一段自欺之成分。真理并非出自客观之观察,而出自

    皇帝之志愿。天子最大的德行不是对每个人给予其所应得,而是不偏不袒。道光可

    以罚林则徐充军;但是他也能判自己的堂弟奕经(反攻宁波的将领)死刑(后减免)。

    这样的无偏袒才使百官能团结一致。

    清朝之内向和缺乏对外竞争性尚不及明朝。不过承续着明朝,它也接收了前者

    很多性格。维持着亿万农民安居就业和上万官僚宁静在职,缘于一种精微的平衡。

    为保持如此之平衡,清朝也不仅对财政作更大的更革和寻求科技发展。自此我们也

    可以注意,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

    情形与各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作任何更改。美国官员

    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完眼谢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

    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

    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耆英与英国的璞鼎查(SirHenryPottiiger)接

    触谈判,他给道光帝的报告,继续轻视西方的国体组织,将它们缺乏中国式之门面

    一致即当作无道德品格之证据。对中国多方面的缺陷,一字不提。

    战败之影响:图存

    可是中国人之不幸,则是公元1839年11且3日珠江穿鼻岛附近两方之交火,已将

    他们对外不取竞争性的地位永久摧折。即是为了拒毒而战之正直,也无从发生作用。

    中国在今后150年的历史成为长期图生存的奋斗。基本上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因社会

    价值而结构松懈、又有宽宏的度量,向来能容纳行政上不规则之处,今后被逼务必

    要变成一个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国家①。通常的观察没有着清当中的困难,因为这项

    规模庞大的工作只能由一种群众运动造成,也只有亿万计的农民和诗人似的县官—

    —亦即这社会里的主要人物——参加动手,才有希望。从这里我们也可着出。将内

    部的联系性加紧,使与现代科技接近,其目的不仅如亚当斯密之所说只在“使人民

    富裕”。从今后一个半世纪的事迹看来,这是一种出在入生的奋斗。

    时是这种景象即公元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于英舰“皋华丽号”(Cornwalli

    s)签字时仍无法看得清楚。那是最近几十年内,我们也仍无从了解在我眼前的暴力

    与动乱也还是这长期而惨痛奋斗之一部;这种斗争上溯至道光皇帝和钦差大臣林则

    徐,下至今日。只有所有的真相大白,我们才能意识到这庞大运动的恢弘范围。

    今日南京条约和附约的规定大概都因以后事实之衍化失去了效用。人民共和国

    之收复香港尚待实现;但是和平接收的协议业已签署。这皇家殖民地分作三部分:

    香港岛割让于1842年,有如上述。九龙半岛已在大陆,由于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而

    割让。所谓“新界”(NewTerritories)则在原割让之九龙更向大陆延伸,包括整

    个殖民地百分之九十的面积,因1898年之九龙租借条约而租与英国99年,至1997年

    满期,也是刻下预定全部地区归还的日期。北京已保证让本地人自冶,在接收后50

    年内不更变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

    这政权所标示的“一国两制”如何在将来施行尚待揭晓,历史家所能确切指出

    的乃是,将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由农业管制之方式更换而为商业管制之方

    式。问题复杂。粗率看来.当一切趋于稳定之际,即国家这一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

    定义都可能因着中国而改变它们习惯上的面具。很明显的,中英处置香港的妥协方

    案算是得体,乃是因为它处理这问题时将之视作后面一个更大问题之一部。当中有

    地理与文化之影响,而不仅经济与政治。

    英法联军

    本书之叙述,尚要回到19世纪之中期。

    南京条约签定之后10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和约将中国

    之商业开放,可是商业有赖于双方自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