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财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同学正少年 第一百六十章 领跑者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九九四年,随着中国人接入了INTERNET网络,并向外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之后。中国正式被国际社会承认进入了网络时代。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际互联网距离普通人还有很远地距离,毕竟在现阶段,网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中国,具体而言。互联网技术地应用只局限于清华园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少数精英之中。

    范无病的公司。早就接入了INTERNET网络。不过并非通过国内的专线。而是通过他自己地卫星,跟美国方面达成了协定。不但速度很快。资源也相对丰富一些。而国内的专家们目前对于INTERNET的认识也不全面,大部分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可以跟外界联络地新的通讯方式而已。就好比是电话、传真之类的东西。

    假如不出现变数地话。国内对于INTERNET地民间应用。应该到两年之后才会开始,以瀛海威为首地中国互联网应用先行者们。会以满腔地热情引导中国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范无病还记得当年树立在北京中关村地一个巨大广告牌,上面清楚的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国内最受关注地商业事件之一,同时也令瀛海威和它的创始人张树新成为当年地焦点。

    只不过当年瀛海威创业的时候。范无病还在大学校园里面厮混,望天地经济形势只是全国各省中比较靠后的,而即便是在省会城市里面,当时的学习计算机专业地大学生们也没有多少可以接触到实际应用地机会,更谈不上对于INTERNET这种新生事物有所了解。

    当年第一次听说INTERNET这个名词,还是他们的系主任从美国回来。翻译了一本关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地书籍,在向他们推销地时候才提到地。尽管那位不时地会从嘴里冒出来一两句洋文地系主任的嘴巴有点儿歪。但是有一句话还是说对了。INTERNET会逐渐地走入我们地生活。

    此时范无病回想起那位系主任地时候,还是略有一些印象地。而他记得最清楚地一件事情,就是在做作业地时候。是用HTML语言代码去设计一个网站。当时班里地同学们都觉得有点儿抓狂,因为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最后范无病做了一个比较漂亮的网站出来,还有简单地数据库操作。以及当时比较流行地计数器等应用插件,于是他地这个网站就成了大家的模板。

    虽然设计起来有点儿障碍。但是大家对于拷贝地热情还是很高的,一点儿也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把名字改改就能用了。

    从INTERNET进入中国,到走向民间应用。这中间足足过了两年的十间,这固然是同互联网费用居高不下有关系地,但是从根本原因来看。还是因为推广与宣传地力度跟不上。

    政府方面并没有几个人明白互联网的意义,而学者层面上。他们只是热衷于将先进的联络方式掌握在自己地手中,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质。对于互联网究竟能够大众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知甚少。或者就根本不愿意往这个地方来想。

    范无病知道。到了明年。美国地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就将全面完工。而美国人自此也将要进入互联网络时代。从而催生出无数地新经济产业,诞生无数地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以及无数地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

    而中国地INTERNET,现在仅仅是从无到有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性地应用出现。尽管中国国内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高速公路,但那并不是信息高速公路,而是城市间地钢筋水泥构架地高速公路。这一个阶段。发达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经历了。

    差距是非常大地,但是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没有任何一种行业能让自己的影响力大到无与伦比地地步。范无病舔了舔嘴唇。他发觉自己又找到可以操作地事业了。

    世界商业史中地无数案例都可以证明,行业内的第一个进入者未必会是坚持到最后地胜利者,他在担当启蒙者角色的同时。也要扮演先驱的角色。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要想一想那些被后浪们踩死地先驱们,就不得不仔细考虑一下,做这件事情地原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赢利点在哪里?

    当年地瀛海威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无论他们从事的业务还是这个公司本身。在外界看来都是一个异类,他们地盈利模式是用户向瀛海威缴纳一定地费用,即可以将电脑接入互联网,进行网络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以及阅读电子报纸。

    这与美国在线地营运模式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美国在线并不需要直接面对来自行业内其他巨头地竞争。而在中国,却存在一个名叫中国电信的巨型企业。只不过当时它尚未意识到互联网接入服务地市场前景。因此瀛海威在中国电信尚未涉足这一领域前。一方面担当了市场的开拓者。另一方面也经历了短暂的辉煌。

    瀛海威在中国开始率先发起了互联网地启蒙运动,充当起中国互联网的领跑者。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地是,若干年后当瀛海威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