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必罗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彼路(上部)大宝藏 第四幕:天下丐帮(3)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跟在他的后面小心翼翼的走进了甬道。一路上到处都是当初采的煤工人留下的痕迹,我甚至看到过一只泛黄的烟盒,一只打补丁的袜子,半张没有背景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物模糊不清。

    甬道崎岖蜿蜒,一路向上,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我看到了出口。可是,出口也被封着,用的是同样粗壮的木棒,同样的交错重叠。多公公似乎想都没有怎么去想,依然用同样的方式予以贯通,就这样,我在地下的生涯结束了。

    出口的位置在一片长满杨树的丘陵之上,从这里向北张望,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座被山丘包围着的小镇,小镇上炊烟袅袅,天色已近黄昏,我忽然发现我和这位多公公像两个刚刚从非洲逃到这里的难民,不仅是衣衫不整,而且脸上除了牙齿之外,统统都是漆黑一片。这是穿越甬道留下的杰作。

    多公公好像不太在乎外在的形象,他大不咧咧的说:“小伙子,我饿了,咱们找个地方大吃一顿再说。”我嗯了一声,他却陡然回头又道:“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叫什么呀?”我只得说道:“在下姓修,草字必罗。”“修必罗?乖乖隆的东,怎么像洋人的名字,谁给你起的呀?”我嘟囔着说:“我爸爸。”突然想起了父亲,他冷峻的眼神,不善言语的举止,还有他为我起这个名字的用意。

    “必是必定和固定意思,而罗在古代有编织一说,所以,我为你起这个名字,是让你在铸就自己性格的历程当中能够有决心,也有包容和组织的能力。”

    我想到这里,心中突地蹦出萧曼临行前得叮嘱:“这次你一定要把夏陆给我完完整整的带回来。”夏陆,我怎么就把他给忘了?

    但眼前的问题是,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方,想开口问问这位多公公,最后又觉得算了,他在地下一待就是好几年,恐怕已经不识人间烟火了。

    不过,听他的口气,想必解决肚子问题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我离开熙熙攘攘的人世大概时间也不短了。走在小镇的街衢上,迎面而过的花红柳绿使眼光不自觉的多瞅了一会儿。由此想到那些在大山里当兵的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兵当三年,母猪变美女。切!说得没错。

    多公公一直大步流星的往前蹦跶,有点横冲直撞的意思,可那些路人呢,却像见怪不怪,一躲了事。我心下有些嘀咕,但没有多嘴的说出什么。

    一座庙宇出现在道路的左边。庙宇外或蹲或立好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大概是一群乞讨者,多公公却径直向他们走去。那些人可能以为我们也是和他们有着相同身份的外乡人吧,其中的一个大声的呵斥起来,或许是觉得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抢夺他们的饭碗。没想到多公公笑眯眯的对这位同胞说了几句我听不清楚的话语。一霎那的时光,那个人的脸色就变得如同一块涨红的猪肝。

    多公公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

    那个人回头向其他人做了几个手势,人群开始喧哗起来。我只听清了一句,不过有这么一句也就够了:“竿儿头到了,是竿儿头到了!”

    在我的经历中不乏有过和一些帮会人物交往的过程,因此对所谓江湖上的黑话及暗语也知道得不少,刚才一听到那句“竿儿头到了”,心下已然雪亮,原来这个多公公是当地乞丐帮的大首领。

    乞丐帮俗称丐帮,历史上有记载,并不是武侠小说中的虚构,只不过没有武侠小说里那么声势浩大罢了。我在本章的开篇讲过,丐帮起源于唐朝,得势在两宋,而最辉煌的时候便是元末明初时期了,也是机缘巧合,谁让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也拄过两天打狗棍呢,永乐之后朝廷铺天盖地对各类民间势力的捕杀使丐帮转入了地下,但一直都没有烟消云散过。

    这却是我平生第一次跟这个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帮派打交道,而且一上手就了不得,遇到的竟是他们的龙头魁首。

    多公公并不理会众人的叫喊,而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叶无双这小子在哪儿啊?”这句话我听得非常真切。

    谁是叶无双?

    却听那群人中有一个矮子不屑的说道:“叶无双五道迷了三道,整天价神神道道的,又不知到哪儿给别人算命去了。”

    多公公也不接此人的这番怪话,只是大声说道:“老子有日子每吃一顿好饭了,你们大伙想想办法吧。”众人一片喧哗,早就有人奔向前来拉住多公公的衣袖(如果那样还算衣袖的话)恭身说道:“竿儿头咱们到前头一家四川人开的饭馆吃去,那儿条件好,老板和我是老相识了。”我听得暗笑,这些衣着破烂、浑身腥的乞丐竟和一家饭馆的老板有袍泽之好,恐怕着实是有猫腻吧,但自己在这当儿不能多嘴,便由得他们指引着随多公公一溜烟的去了。

    饭吃的的确不错,看来那汉子所言非虚,只是搞不清楚,这层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也许,应了那句俗话: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吃过了饭,多公公让我跟着他来到这小镇最北头的一座院落里,这座院落气势不凡,一看就觉得能和“暴发”这两个字拉上关系。也因此而看得出多公公对此地的形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