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路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林的日子 第七百三十七~四十六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陪着钱书记吃了饭,你们别等啊。”

    洪昂道:“这里服务好,我叫他们送点菜到平台上。我们三人边吃边聊,老赵,你别拿架子,陪我们两知乞点,不喝酒。”

    三人坐在独立的平台上。看着绚烂的晚霞。

    服务员将六道美食传了上来,发出了诱人的香味,洪、侯两人早就饿了,一边吃着,一边与赵东聊天。

    聊了一会。洪昂将话题转到了省委组织部部长人选之上。

    “老赵。听说朱民生是省委组织部长的有力竞争人选之一,恕我直言,此人就是一个政客,到了沙州就开始搞顺者昌逆者亡这一套。老赵到了减负办,我被踢到了政法委,侯卫东从成津县委书记岗位上被调到了农机水电局,若不是老赵和卫东能力出众,也就和我现在一样。”

    他直言道:“他当了省委组织部长,岭西多了一个政客,少了一个,干部的贴心人。此人不爱财不爱色,只爱权术。不关心民生,不关心人民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官位,是典型的政客式领导。由他主持全省组织系统。绝对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对岭西发展极来不利,出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也不能让这种政客式的人物上台。”

    侯卫东第一次听到洪带如此尖锐,而且。其尖锐处句句直接朱民生要害,他暗道:“洪昂这种老练圆滑之人,今天说这番话,必然是将赵东的心理摸透了。另外,也存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果然。赵东情绪被调动起来,道:“此事我憋了几年,两位都是当事人,当时在成津县发现了农民负担问题,出于责任感写了调研报告,结果触了朱民生的逆鳞,他在沙州数年,基本上没有出彩之事,沙州与铁州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

    听了赵东直抒胸臆之语,侯卫东只觉痛快淋漓,深合其意。

    他暗道:“有了今天的接触,我和赵东的关系算是拉近了,从此就是真正的朋友。更关键是的。赵东还是一个比较正直的重要领导。”

    第七百四十章少壮派(上)

    三位少壮派在俱乐部谈了很久。从岭西的历史、现状,愧判对岭西未来发展的设想。

    官位能至厅级的干部,都是从千军万马中爬出来的,是踩着无数基层官员的肩膀一步一步突出重围,多数都是精明强干之人。

    不少愤青将市长们看成蠢货。其实市长们不是蠢货,而是他们对社会认识得太浅。

    在岭西,不少人混迹于街头的年轻人,人到中年以后就回归到了社会主流,成为社会的骨干,他们看不惯年轻一代肤浅和冲动,又因为单调、乏味和保守被年轻人所批判。当年国外的嬉皮士也有类似的经历。

    赵、洪、侯三人都有当秘书或是秘书长的经历,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平时甚少谈理想人生和政治见解,此时在明郎月光之下,面对着波光粼粼的小湖,将阳光下的厚重盔甲脱下,天南地北地闲聊着,无拘无束。

    聊了一会,话题聊到了媒体,赵东想起了一事,道:“卫东发在岭西日报的那篇文章捅了马蜂窝,我至少看到了六篇文章点了你的名,你胆子不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侯卫东写了这篇文章以后。引起了一些非议,可是他的这篇文章恰好合了省政府朱建国和周昌全的胃口,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那篇文章与其来说是理论文章更准确来说是我对沙州国有企业转制的总结加上那天参加了国内几位经济学家的座谈会,受到了一些启发,这才写了这篇文章。”

    洪昂道:“这篇文章的时机稍为有些不合适,目前社会上对贫富悬殊意见很大,你这篇文章出台,就算是写的是真蒋,也会被扔臭鸡蛋。也不知对你的调动是否产生影响。”

    赵东所站角度不一样,道:“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钱书记和朱省长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知道岭西的社会现实,更知道做事的艰难,不会在意在意那些闭门搞理论者的胡说八道。”他特意强调道:“我对真正的理论家还是心存敬意,在国家转型期间,孙治方、薛慕桥、吴敬链等经济学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有一些书斋型的学者,脱离了奔腾的大时代,我瞧不上这类人。”

    他又对侯卫东道:“卫东这些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多人都认为你是秘书党,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进步,卫东能成长。关键在于能做实事,岭西进步不是说出来的,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三人聊得很尽兴,似乎在这一刻都回到漏*点飞扬的青春时光。

    其实,侯卫东才三十出头。洪昂和赵东也并不老,可是经历了官场起起伏伏的熔炼。他们的心态都比年龄来得苍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才能恢复他们的本来面目。更有甚者,经过更长时间的官场生活,他们的本来面目甚至会与官场面目重合,高度统一。

    此时。三位还算年轻的厅级干部在月光下。再次指点了岭西的江山,说了些实话。

    开着车,在《离家五百里》的歌声之中,侯卫东开着车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