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兆佳氏这般做派,曹项心中冷笑,公中账目上的田,大部分是当年同长房分家时分来的,还有就是兆佳氏后置办的小庄。
那置办小庄的银子,就是挪用他与小五那一万两婚嫁银子。
所谓老太君留下的每人五千两婚嫁银子,真正花销到他身上的,不足千两,剩下四千两都握在兆佳氏手中。
如今,提出想要动公中的田。
他们兄弟三尚未分家,那田就是兄弟三人共有。其他两个是兆佳氏亲生子,她即便疼爱姑娘,也没有越过长子、幼子去的道理,之所以算计一番,不过是觉得往后能少分庶子一些,心里舒坦罢了。
曹项觉得很没意思,淡淡笑道:“二哥不在,自是由老太太做主。”
兆佳氏立时觉得心里舒坦不少,点了点头,道:“你们做哥哥的肯疼她,是四姐儿的福气……”
从上房退出来,曹项长吁了口气,自嘲地摇了摇头。
谁还稀罕多几亩地不成?
每当他想要忘记幼年遭遇的刻薄与不公,同家人友爱相处时,嫡母就能当面泼冷水下来。
五次三番,再热乎的心也凉了……*对于四姐儿指婚给未封爵宗室阿哥,西府这边,倒是都很看好。
世情都是如此,本家靠不上,重外家;外家靠不上,重妻族。
只要肯重妻族,那四姐儿的日子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至于相貌人品则不担心,毕竟是十三福晋选出来,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没过几日,桂姨娘便带了何灵芝上门,这次是来曹家问妞妞小日子的。
确定了小日子,就能确定成亲吉日,十一月好下大定。
再这之前,魏文志过来一趟,给长辈们请安,也是同曹顒说他自己亲事。
对于曹顒的安排,他很是赞同。他也觉得让过门不满一月的新嫂子操办喜事,开门宴客,有些不妥。
于是,两家就议定在十一月初六下大定,婚期定在明年四月。
家务事处理得差不多,似乎没什么可在操心的,曹顒在衙门里的日子却有些不好过,起码是在旁人眼中,很是“艰难”。
按理来说,张廷玉补的是汉尚书,曹顒补的是满尚书,当以曹顒为掌印官;可张廷玉是大学士,分管户部、工部,是中堂大学士。
张廷玉又比曹顒早到户部,这户部的正印早就在张廷玉手中。
虽说曹顒刚回户部叙职时,张廷玉曾要将正印转给他,可是曹顒没有要。
曹顒是接孙渣齐的缺,进的户部;在那之前,张廷玉就以汉尚书的身份,做了户部掌印堂官。没有专门的旨意,曹顒从他手中接印,就有些托大。
再说,张廷玉还有掌部大学士的身份在,即便户部正印由曹顒掌着,也没有自专的道理,遇事还是要向张廷玉请示。
为这个缘故,曹顒觉得没必要多此一举,便坚辞不受,最后户部正印还是由张廷玉掌了。
在外人看来,则是曹顒这个新尚书底气不足的缘故,衙门里难免就有些说辞出来。
有说曹顒无能,只是入了皇上的眼,才接二连三地补肥缺,实际上不过是个摆设;有说张廷玉以大学士之尊,刻意压制曹顒的,说法不一。
加上张廷玉为人谨慎,处理政务上,也是如此。不管什么公文,都要亲自阅过再下结论,即便是曹顒已经处理的过的也是如是。
落到外人眼中,这样就有些过了。
同张廷玉比起来,曹顒可算是户部的老人。他在户部做过郎中,还做过侍郎,有不少部署如今都熬成户部老人,分散在各司中,就有许多人为曹顒抱不平。
加上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推波助澜之下,就将户部的气氛闹的很是紧张。
曹顒很是无语,虽说在外人眼中,他只比张廷玉差一品,可是皇亲的身份,即便不能势均力敌,也当差不多。
曹顒却有自知之明,他十六岁出仕,张廷玉三十二才授官,张廷玉比他多读了十六年的书。
他出仕后,地方官、太仆寺、内务府、户部、外放,东一锤子,西一棒子,都没有资历太深的衙门,看似一条青云之路,却也波折不断;张廷玉却入职南书房,一直在御前,一步一步升上来,没有犯过任何纰漏。
再说出身,曹顒出身织造府,父亲当时有些手段,多是私下不能见光的,不能言传身教。
曹顒所行的“阳谋”、“阴谋”,多是纸上谈兵。
张廷玉却是出身相府,父亲又是康熙朝名相,再经过御前二十年行走,见识自然不是曹顒能比的。
曹顒对张廷玉这名留青史的“三朝元老”,很是尊敬。
他本是也是谨慎的性子,尚书又不比侍郎,需要关注的又多了,难免有看顾不到的地方,有个张廷玉这样勤勉地人在上头顶着,曹顒还巴不得。
毕竟,这户部最是水深,即便是不伸手,也容易惹一身腥。
曹顒淡定地做个中转站,将下边的公文,阅过再上交张廷玉。然后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