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太子殿下便下令用招募的青年人代替那些由军户组成的宫内侍卫。”
“正是,这些兵士是募兵而非军户。朝廷给予的待遇要比那些军户高不少。而且他们是在募兵服役的规定期限结束后,可以选择自己留下或者离开军队。平时,我们没有让他们参与农耕劳作,招募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操练、操练、再操练,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战事做准备。”说道这里,赵匡胤显得非常激动,一张黝黑的圆脸也涨得通红。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看来正如李从厚所说的,赵匡胤的确是个带兵的好手,以后有他的辅佐,我带好这支军队的信心又是增加了不少。我又问道:“赵兄,现在这支队伍的组成情况如何啊?”
“禀大人,目前控鹤军是在前面羽林军基础上剔除大量老弱兵士,再加上新招募的生力组成的。时下已经有近八千多人。按太子殿下的诰令,控鹤军的成军人数应是一万人,目前还在继续招募中,想来不几日便可招募完毕。”
顿了顿,赵匡胤接着说道:“控鹤军成军后,计划分成五营,每营约两千人;营下分成十队,每队两百人。其中四营是步军,一营是马军,就是属下以前所带领的突骑营。四个步军营中三个按时辰分三班轮换戍守皇城,另外一个修整;突骑营作为机动队伍,不参与平常戍卫,但平常皇亲们的出外护卫由他们负责,同时还是皇城内的仪仗侍卫,为皇城增添威仪行色。”
哦,居然有一万人!我没想到我今后所要带领的军士有这么多。现在我初识数字,知道这一万人比我以前所在部落的人数多了百倍有余,心中暗暗心惊。
赵匡胤是个察言观色的好手,见我面带一丝忧色便道:“莫将知道大人以前在世家,对带兵之事不甚熟悉。但大人不用为此多虑!”
“哦,赵兄何处此言呢?”我心中暗自赞叹赵匡胤的圆滑,同时也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因为李从厚就对我说过类似的安慰话,赵匡胤这么一说,也许这其中是有些缘由的吧。
“所谓一支善战之旅,兵士的体质、操练和装备是必须的,但能在这乱世战场取胜,所靠的又不全是这些。大人可以设想如果您在一个人数众多的部队中,带领他们和敌人相遇,您所面对的是纷杂的编制、庞大的人员。大人要下达什么命令让部队采取行动,以目前的手段除了军旗、号鼓,就是靠传令兵的嗓子呼喊。也许对于不过万人的部队来说,这些手段是非常有效的;大人的命令可以迅速被传达到下面的每个兵士,即使不是这样,至少最基层军官是能够迅速了解到您的指挥意图的。但是一旦人数多了,这个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说罢,赵匡胤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光彩。
“大人如果是带领数万甚至更多的军队,您的每个命令如果要迅速被传达下去,首先需要的就是时间,其次是时间,再次还是时间。战场中战机瞬息万变,有多少时候给予您这个机会呢?当部队某处一旦受到攻击,被攻击的军士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不是组织抵抗,而是不要慌乱。这个慌乱是非常可怕的东西,基层军官和兵士很可能根本还不了解事态的发展:敌人是不是打过来了?自己这边是不是已经打败了?现在是后撤还是败退?他们都未必清楚。而您即使发现了敌人的进攻意图,没等你花时间把命令传达下去进行部署,这个局部的慌乱可能已经演化成局部的混乱,而在您的命令还在继续传达的过程中,这个局面很可能已经蔓延,那么即便是孙武、孔明再生,此时也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慌乱在战场上会进一步造成——恐惧,恐惧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会造成这支部队的直接崩溃!”(翠微居小说)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忙接着说道:“那么以赵兄的意思,如果一支精锐的部队,它只要有面对突发事件不慌乱的能力,编制也足够精简,即使出现了被攻击的情况,结局都不会这个样子的。”
“正是!单兵的作战能力再强,就算兵士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点,在战场上也是一盘散沙。最终不过是多消耗敌人一些生力而已。战斗的胜利其实讲究的是整齐的队形和稳定的军心,靠少数人的冲撞、厮杀始终无法敌过一个方阵步军的攻击,最终是不可以扭转战局的。作战双方最终拼的其实是意志、心态;哪方更坚强,则一定是胜利的一方。真正拼杀中被杀戮的兵士数量是很有限的,真正的伤亡是出现在一方兵败的时候。真所谓兵败如山倒啊,军人意志的崩溃才会造成众多的、被践踏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说到这里,赵匡胤似乎想到了曾经经历的杀戮场面,眼神也显得黯淡而又神伤。
我从椅子上起来,过去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太子殿下在我来时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统兵之道关键在于稳健、忠诚!至于诡道之说,那是次之的事情了!赵兄的的见识真是不简单啊。”突然间,我对那个貌似盈弱的太子有了另外的看法。
“殿下的金玉之言,哪里是我们这些臣子能够向背的。呵呵,我不过随便一说,怎能和太子殿下相提并论。”赵匡胤有些受宠若惊、但是非常高兴地对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