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卫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黄巾乱 第四百零一章 转移矛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晋立国是依靠庞大的士族群体而窃取帝位,朝中权利被这些仕宦瓜分,所谓的官宦子弟才能良莠不齐,大多真正有才能者得不到晋升根本。甚至东晋时候还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正是这些士族坐大,奢华腐败糜烂整个社会,站在高位者,可以肆意践踏底层人民的一切,甚至是性命,出名的王恺,石崇斗福,王戎庄园遍及八方,钱多而锈,便是各种代表。

    国家的利益大多被这些士族垄断,真正的朝廷却又被大多昏聩无能的人把持,五胡乱华带来数百年的祸乱,不单单是三国战乱人丁失却的遗患,说到根本原因,却更在于士族坐大,享受挥霍浪费的国家资源几乎到了发指的程度。而随着魏国渐渐的变质腐败,人才的大量流失,埋没隐遁,国家机器得不到真正有力的新鲜血液才会越发衰败不堪,要知道魏国初立,凭借一国,不仅仅是对吴蜀的压制,而北疆蛮人又岂敢南下牧马!战乱死人或许是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却始终在于士族的坐大。

    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两晋使用,甚至如王猛之流的大贤,宁肯投奔北国胡人,也不愿南下东晋为官,不得不说是种悲哀。而在胡人南下的时候,甚至还有不少汉人百姓夹在其中,数目庞大不在胡人之下,官逼民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官僚都是一体的阶层等级,而这个阶层还垄断了国家大半的资源利益,珍惜自己的利益,视百姓平民如草芥。

    卫宁不是悲天悯人的圣人,要去大胆妄为的站在所有士族地对立面上去,而却正是不解除这根本性的毒瘤。便根本谈不上未来的延续。说到更深处,饶是他卫氏一脉代汉而立,也不过是继续了魏晋地末路和破败。

    在他看来。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魏晋时代可以说是最为悲惨的一个年代,整个社会风靡空谈,奢华成风,人丁稀少,有才的寒门子弟得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少数出身贵族的才干却也不得不跟随主流同流合污。如谢安。隐居之时不也还是因为谢家衰败而出山为官?

    饶是褒贬不一的北宋,却也是中华少有经济繁荣地年代。他不同样也经历了五代十国地战乱?但两晋时代,无论军力,政治,经济,各方面。可以算的上是历史上少有地破败。

    不单单是为了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就算是为了他们卫氏一脉,卫宁也决然要掐断这个萌生的祸根。

    而现在的萌芽,不正是因为战乱之后,带来的大片权利空白么?卫宁自然不会大张旗鼓的开始整顿清洗,毕竟现在还需要依靠这些士族来加强稳固统治,但在同时,却也是无论如何需要抑制他们地坐大和膨胀。

    他可以妥协。但却也是需要在抑制住士族野心的前提下达到妥协。但卫宁也是知道,即便要做到抑制也是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将这些世家大族的矛盾揭开,必然大火蔓延到他的地盘上去。

    所以卫宁才会迂回路转,将刘晔抬将出来,充当吸引火力的点来。刘晔自是皇室代表,与世家大族有利益之间的牵扯,但涉及到了皇室的利益,站将出来说话,却也是理所当然。

    充当先锋,自然免不了承受了大多数的压力,刘晔并非不明,但却依旧能够接下这个重责,一方面却是为了得到卫宁的信任,而另外一方面,却也正是为了一展自己地报复,投身到卫宁地大计当中何尝不也使他震撼不已。

    用整个皇族来担当炮火的吸引口,刘晔承当地恐怕还有不少危险,他的坚持倒是也让卫宁颇为感激。

    而卫宁的所作一切,正是将众人的视线吸引了过来,将他看做与刘晔有过某种秘密协议,至少不会让人以为是他卫宁在背后做了主动,即便有心人能够看出问题,但却也不是堂而皇之。

    为刘晔的造势,看现在的情况,却已经算是达到了卫宁的期望。至少,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将他看做皇室利益的代表人物,这样便能直接或者间接的缓解卫宁与士族群体们之间的矛盾,卫宁不需要直面承担压力。

    根本便不等卫宁出声,现在朝中的舞台依旧还是刘晔做主,人人虽看向卫宁,刘晔却又不知道从何处翻出无数纸帛。随着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雍州,司隶,凉州一带当地土豪乡绅强并土地,私占资源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满朝上下,几乎人人听得心中一凛。

    战乱过后的权利空白,势必引起大部分人的觊觎,而这些或多或少代表了地方利益的人,又如何不清楚这些事情?这些东西或许可以再暗地中交流,寻求其余人共同加固利益上的往来,但必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跳将出来。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损害的是汉室的利益,更是连卫宁这个真正主人的权益也给侵占了不少。即便他们自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理应获得这些东西,但毕竟是没有经过卫宁明面上的认可。

    如今被刘晔赤裸裸的挑了出来,所有人的脸上终究是一片阴霾,而这大半部分人,赫然还是卫宁的嫡系!

    在那书帛中念来,司马朗代表的司马氏,裴潜代表的裴氏更是各种代表!这两人一个受命坐镇凉州统筹,一个受命治理司隶,自然也是将家族的权益伸到了地方上去,而被刘晔赤裸裸的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