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逝水东流不复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十三章 皖南生活(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冬天眼看到了。早上很凉,又到赖在热被窝里睡懒觉不肯起的时候。萍醒在床上,蓦然想起今天已经是三十一号,十月的最后一天,忙掀开被子,翻身下床。

    萍要去做一件不寻常的事——告别秋天。

    这个奇怪的念头来自玉第一次到青阳找萍。

    玉无数次来找萍。到过萍原来的企业——引江电机电;找到萍的朋友荣;到过萍的家,找过萍的妹妹,萍的父母,甚至萍的妻子;来青阳数次……

    不仅萍不清楚玉来找过自己多少次,玉后来说,她自己也记不清倒底有多少回。

    痴情的女孩啊!萍除了用谎言编织美丽的借口来安慰她,欺骗她,别无他法。萍不能做任何承诺。

    不要说萍从来没有想过离婚,就是想离,现在也离不了。萍现在的麻烦太多了,我们知道,萍是为逃避这一切才躲到皖南来的……

    萍能够狠心地抛弃玉,能够控制自己不给玉写信,但不能忘记过去,不能控制自己不想玉。以致白天神不守舍,晚上睡不成眠。

    那闽东令人留恋多情的山山水水,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任时空转移,任青春消逝,也不会忘记。

    萍岂能忘记?

    ……

    中秋节的前夜送走玉。第二天晚上,萍独自在蓉溪边散步,突然产生了这个奇怪的念头。

    明月把清辉洒向人间,远山变得朦胧,身边的溪水波光闪烁。虽然是中秋之夜,萍却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有“孤篇盖全唐”之称。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盛唐之交的诗人。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却因此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曹雪芹假林黛玉之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作《秋窗风雨夕》等诗,借以表现其才情(见《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笔者班门弄斧的目的,意在表现萍当时复杂的心情。中秋之夜,月圆人不圆。萍独自站立在李白歌唱过的秋浦河上游,既有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闽东情人玉的思念。

    今天,萍是来还愿的。

    这里是小城唯一可以称得上“公园”的地方,没有围墙,没有长板凳和石椅,只有一个花坛,随意栽着些平常的花草。傍晚,这里会聚集很多人,大人们在这里散步,聊天,孩子们在这里游戏,蹦跳。早晨则很少有人光顾,尤其是在这清冷的深秋。那时候,小城人还没有早晨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是萍还是来晚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小草,没等到萍来向他们告别,就已经凋零,枯萎。

    人生不也一样。很多时候,来不及告别,就不再相见。

    萍未能赶上与最宠他的祖父作最后的告别。最令萍痛心的是,不要儿子们赡养,独自过着节俭得近乎吝啬生活的祖父,竟唯独给他这个长孙留下仅有的二十块钱。临终前艰难交待,这里给萍订亲结婚时的“叫钱”。

    目不识丁的祖父啊,一贫如洗的祖父啊,你赤条条来去,临终前还牵挂着这个不听话的“小东西”。愿您在天之灵安息。

    萍知道这一切后,失声痛哭。萍只想用尽快结婚来弥补祖父的缺憾,完成老人家的遗愿,同时减轻自己的愧疚与罪孽。

    可又有谁知,这带来的是更大的悔恨!

    与其说萍是在告别秋天,不如说他是在向过去告别,或者说祭奠过去的情怀。

    不再相见是痛苦的。无论死别,还是生离。有人说生离大于死别。

    萍辜负了玉的恋情。

    这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他们本不该相识。

    萍虽然爱玉,但不能娶她。因为爱玉,又不能放弃她。这实际上害人又害己。

    于是萍决定放弃这段爱,与玉分手。自然不能娶人家,就不要再害人家。

    萍珍存着玉的一张像片和一些信件。应该留点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

    萍想,今天来与秋作别,也应该留点值得纪念的东西才好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花只是相似而已,也是年年不同。花也是只开一次,明年的花将不再是今年的花。明天的秋天自然不同于今年的秋天。人生的悲哀也是如此,昨天的朋友,可能不是今天的朋友,但我们仍然思念他们,爱着他们。

    昨天的萍也不是今天的萍,今天的萍还是明天的萍么?也不会是。那么明天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呢?萍不知道。轻轻地问金黄的秋菊,秋菊无语;问粉红的月季,微风吹过,月季亦摇首。

    想必没有人能够预先知道,没有人能够告诉萍。萍平素视花为红粉知己,趁左右没人,摘秋菊、月季各一支,掬于胸怀。人生如果没有爱,就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