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坞。和李晟最初只想在这儿建一个夏天用来避暑的家不同,如今的这里已经成为李晟用来训练私兵的地方,成为他暗中增长实力的一个点。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之后,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已经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虽然天下间并没有任何人敢称帝而违逆这个朝廷,但无论是表面上还是暗地里都没有人拿许县的那个朝廷当做一回事了。即使以曹操的强势,人们对朝廷的尊重也就仅仅维持在最外边的一层幌子而已。这是一个朝廷威信丧尽,地方各行其是的年代。各地的有实力者都纷纷居有大汉的疆土,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作为“皇帝”他们可以不听从大汉朝廷的命令,可以任意的任命自己麾下的官员可以任意的分派自己的领地,但他们却允许他们的手下也和他们一般的作为。借助那早已是名存实亡的大汉律令的规定,他们给他们治下的地方划下了许多的框框条条。其中限制地方太守所掌握的驻军,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条。在这条命令的限制下,李晟这个被刘表优渥相待的太守,尽管由于承担了一部分防守江东进攻的责任而被允许保有五千的兵力,但却不允许拥有扩编兵力的权利。无论他当这个太守多久,无论他手下的人口有怎样的增加,他都不能在这五千兵之上再征召哪怕是一个人。因为他是刘表的直系属下,而不是像刘备那样拥有一定独立权的客将。
长沙有五千的兵,这样的兵力比起荆州其他地方而言可谓是兵多了,但以这样的兵力来发动叛乱,颠覆刘表的政权却是不够。因此,刘表对李晟感到放心,尤其是在李晟潜心修道,专心发展长沙内政之后,他更没有过多的怀疑起李晟来。虽然在这次的计划中,他也存了要削弱李晟实力的念头。
李晟绝对是一个不规矩的人,尽管他在表面上表现的很有规矩,但在实际上,他却利用了刘表不禁世家私兵的漏洞,大力的动用长沙暗中截留在郡里的钱粮建立坞堡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两年的时间,李晟在长沙周边,衡山周边建立了五个坞堡,私下招募一万五千多私兵进行训练。由于有了足够的钱粮支持,又有了众多的流民作为自己私兵的来源,李晟的家丁除了名义上不是军人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郡里的士兵是相同,包括那令人惊愕的训练程度和令人羡慕的精良装备。
请不要怀疑李晟是怎么在令刘表满意的同时,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截取了如此众多的钱粮。事实上李晟最初所走的那一套从远县开始夺权的策略帮了李晟很大的忙,由于事先就把长沙治下的各个县的权利给把握到手,等到李晟消灭了柯兴完全取得了长沙城的控制权之后,长沙郡从上到下可谓听从的都是李晟一个人的命令。
从后世过来的李晟,对后世的那些东西并不是全然的了解,但就他已经了解的,他也不曾打算将之作为一种名声上的宣传而十分大方的传授给天下所有人知晓。所谓“重实而轻名”,李晟只是把他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认为是对现在有用的自私,有选择的教给他认为是可以信任的人。这些人清一色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清一色的对他都抱有十二万分忠诚。在最初和后来一步一步对长沙的掌握中,这些人被李晟分散开去,成为那些掌握地县实权人物中的一员。
随着后来决定截留长沙钱粮的命令确认,那些受过李晟培训的吏员,都懂得要做两本帐来结算长沙的税收:一本是准备在那边给刘表查的,用的是大汉原本就很有些混乱的统计方法;另一本则是李晟自己需要的,完全运用数字运算记录的帐目。通过这样的记录,李晟成功的将长沙城实际收入的一半化为了自己私军的经费,为他那些家丁的训练提供了最令人放心的保证。
两年时间的发展,五个坞堡的建立,对李晟来说只是他军队扩张的一个开始。以李晟的希望,他是想在赤壁烽火到来以前组建一只拥有六万人以上的军队。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孙家的对抗中取得优势。虽说很有可能在那个时候孙家是自己的盟友,但对于这样的盟友就李晟从后世的历史而言却是十分不放心的:纵观三国全时期,孙家除了在后方不断的扯东蜀国的后腿之外并没有做更多的事情。它国内的力量被山越牵制住了难以发展是一个事实,然而在这样的难以发展之下,孙家却是一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嘴脸,却然李晟越了解便越讨厌。
“什么孙权是英雄?其实孙权比起他的父兄而言差远了。就能力而言他只是一个守家的主君,就个性而言他也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只是这小人小的有些高明而已。”李晟如此理解。
为了对此进行一些防范李晟现在所建的五个坞堡中就有两个时建立在港口旁,以训练水军为住的坞堡。由于李晟军的战船还不是很够,李晟只能在拼命以洞庭商会的名义建造一些“商船”的同时,一边让自己组建起来的这些水军私兵与甘宁统领的正规水军进行轮流的上船实践。至于换下来的士兵李晟除了派人训练他们的格斗能力之外,还让自己这边的吏员培训班的人教他们一些的船只维护修理的知识并让原本斗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脱离这文盲的行业。
就李晟认为,水军绝对是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