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商人想的没错,那些商铺、财物名归汪直,实际属于大明内庭所有,若是就这样被人轻易抢走,无论是汪直,还是镇抚司rì本情报网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脸面回国见江东父老,更无法向皇上交代,当然要不遗余力地讨要回来。而且,早在前年秋天汪直率领船队回国之时,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明嘉靖帝朱厚熜便多次召见他,并与他有过数次长谈,责令镇抚司rì本情报网藉此机会控制堺港乃至整个倭国的商界,进而控制倭国的经济命脉——什么叫做“经济命脉”,就连汪直这样下海为商多年的人也是懵懂;幸好皇上对如何施行这一方略早已成竹在胸,细细向他解说分明,令汪直茅塞顿开。其心思之慎密、计划之周全、手段之毒辣,更令汪直对皇上的圣明睿智大为叹服,事后每每与密友谈及此事,总是忍不住要大发感慨:“要是皇上也下海为商,要不了三五年,只怕天下的银子就被他赚尽了……”不过,每当他这么说之后,随即便会觉得这样的说法甚是不恭,总是要在心中深切责备自己:皇上不但废弛海禁、大办海市,使无数象我这样昔rì被人视为“海寇”的人能堂堂正正做人、平平安安经商;更对我封授官职、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待我可谓是恩同再造,我竟然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真是有负浩荡天恩……
此外,不久之前,镇抚司rì本情报网还接到了内庭吕公公的密信,言说此次朝廷出兵远征倭国,前前后后不到两年时间,已经花去了五百多万的银子,一干迂腐的清流官员对此颇有微词,上疏抗谏,暗讽皇上好大喜功、靡费国帑。让他们想办法在倭国找补一些,堵住那帮清流官员的嘴。这一替天朝义师“乐输”钱粮充作军饷的重任,自然要落在那些见财起意的堺港各座商人的头上。
为此,镇抚司rì本情报网的人将那位三好氏粮草奉行强右卫门从战俘中找了出来,拷问他变卖汪直名下商铺的详情。他们只是随便用了几种刑具,强右卫门就什么都招了。如此稀松草包,倒让镇抚司那几位缇骑校尉觉得意犹未尽——他们奉皇名假扮商贾来到倭国已经好几年了,一直不曾有机会缉拿人犯、动刑拷问,那可是镇抚司老祖宗经年流传的吃饭本事,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丢了这门手艺……
甩出强右卫门的供状震住了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倭国商人,汪直随手又翻开了另一本账册,冷笑着说道:“账册上记得分明,汪某人那七家商铺连铺子带存货一共价值十五万六千八百五十两银子,你清田哲也先生却只花了六千贯就买到手里,这笔生意还真是不赖嘛!这样的好事,汪某人怎么从来都不曾遇到?”
清田哲也明白汪直的意思——既然是“加倍赔偿”,当然不能按照他买来时出的价钱;而是要按汪直账册上记载的价值。他当初买下之时清点过存货,汪直倒没有狮子大开口,所报金额和他估算的也差不多。但是,十五万六千八百五十两银子,翻一倍就是三十一万三千七百两,他从哪里能弄到这么多的银子来“赔偿”给眼前这位“五峰大人”……
当然,也不是说真的拿不出来,变卖了名下的绸行、丝织作坊,兴许还能凑出这笔银子。可是,那样一来,就彻底的倾家荡产了,rì后不要说再也无法在商界叱诧风云,养家糊口大概都成问题……
想到这里,清田哲也不禁心灰意冷,心说早知如此,还不如象纳屋庄左卫门那样,悄悄卷带家财细软,一走了之,也好过被眼前这位该死的明国鬼畜海商敲骨吸髓,逼得自己倾家荡产的好……
清田哲也刚刚动了这个念头,就听到汪直冷笑一声,说道:“清田哲也先生是否在想,汪某人如此欺人太甚,还不如象纳屋庄左卫门先生一样,悄悄卷带家财细软,一走了之?”
接着,他嘿嘿一笑:“这倒无妨,先生可以走,先生名下十三家绸行、七间丝织作坊,还有那么多的织机却是搬不走的。那些绸行、作坊原本也值四五十万两银子,只是眼下时局不稳,生意难做,或许值不到那么多了。不过,据汪某粗略估算,大概也能偿抵汪某的损失。即便略有不足,看在我们多年交情的份上,汪某纵然吃上一点亏,倒也不是不可以……”
清田哲也大惊失sè,心说这位该死的明国鬼畜海商果然还象当年做买卖一样,心狠手辣、咄咄逼人啊……
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他胆战心惊的还在后面——只听得汪直又是一声冷笑,说道:“只是我天朝义师襄助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殿下剿平了逆贼三好长庆等人之乱,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归一。就算你清田哲也先生想效法纳屋庄左卫门,悄然遁逃,试问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就像我们大家都熟识的老朋友纳屋庄左卫门,他见势不妙,早早就逃走了。可是,最终逃掉了吗?”
汪直的话令众位堺港商人颇为诧异,心中更是起了疑:多年以来,纳屋庄左卫门一直制造和贩买兵器甲胄,与诸藩大名、领主多有交情;尤其是近些年来,他大量仿制你五峰船主从南洋红毛鬼那里弄到rì本来的火枪,更成为诸藩大名、领主争相拉拢的对象。有这些老交情,找到庇护之所应该不难。你五峰船主纵然背后有明国人撑腰,幕府将军足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