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计的明军兵士和倭人足轻混战在一起,就像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巨人在进行着殊死搏杀,你掐着我的脖子,我咬着你的喉咙,不死不休,到处都是胡乱挥舞的长枪和刺刀,刀锋枪尖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寒光,无情地砍向、刺向对面的敌人,无数的热血喷洒而出,浸透了脚下的大地,倒地的士兵发出痛苦的惨叫,被不知是哪一方兵士的大脚无情地踩在身上,惨叫声戛然而止,一股血水和腹内最后一口浊气从嘴里奔涌而出,头无力地歪向了一边。
如此惨烈的血肉搏杀,令中朝联军参谋长徐渭不忍卒看,也跟着俞大猷一道,将视线投向了与中朝联军大营尚有百丈之遥的倭人联军本阵那边,密切注视着甲军的动向,想知道那位被人称为战国第一武将、自诩熟读《孙子兵法》的甲斐武田氏家督、倭奴联军总大将武田信玄为何迟迟按兵不动,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就在他们两人等得万分焦急,也越来越担心的时候,倭人联军本阵那边终于有了动静——虽说仍有一万多人的主力未动,却约莫有数千人正在整队,即将要投入战斗。而他们打出的那面上面画着鬼画符一般古怪图案的白sè旗帜,正是代表着武田信玄本人的八幡太郎义家的白sè大旗!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徐渭急切地叫道:“军门!”
俞大猷也放下的手中的望远镜,笑道:“我们坐等了这么久,为的就是钓到大鱼!眼下咬钩的,虽说并非倭奴甲军的全部兵马,但有武田信玄那厮在,这条大鱼就跑不了!”
说着,他再次拔出腰间的六眼神机,朝天扣动了扳机,一枚绿sè的信号弹画着优美的弧线,飞上了半空。
中朝联军大营的侧后方,此前在萨摩之战中大显身手、立下卓著战功的dú lì骑兵旅早已整装待发。第一军副军长兼dú lì骑兵旅旅长亦不刺正端坐在马背上闭目养神,在他的身后,骑兵将士足足有四千多名。
自古中原就不盛产可以用作战马的良马,加之明军的发展重点放在了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先进火器威力的混成旅之上;因此,按照明军新式军制,各军并没有骑兵旅的编制,只是在各师或混成旅下面编有骑兵营。前年第一军奉调入朝,准备远征倭国,鉴于倭国领内多山,混成旅行动不便;而且对后勤补给要求过高,不宜用于远洋作战,俞大猷便上奏朝廷,建议混成旅留驻国内,将其所属骑兵营与各师骑兵营合并,扩编为骑兵师——比起混成旅来说,只需要几包粮草就可以长期作战的骑兵,对于后勤补给的压力无疑要小很多。
嘉靖帝朱厚熜对此大感兴趣,却因兹事体大,他这个半吊子的军事发烧友也不敢轻易做出决断,便命下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集议。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张茂和兵部尚书曾铣以“军制初定,不宜擅自改易”为由坚决反对俞大猷的建议,只有总参谋长杨博赞同,却因一来年资尚浅,二来曾与俞大猷在营团军共事,怕被人说闲话,不好坚持己见。朱厚熜思虑再三,出于心底深处对俞大猷这位青史留名的名将的信任,还是恩准了俞大猷的建议,只是为了顾全五府和兵部的颜面,并没有给予第一军骑兵师的编制,改以dú lì骑兵旅,其实是玩了个花样,换汤不换药。此后,因为被俞大猷举荐出任dú lì骑兵旅旅长的是曾经做过自己大舅子的亦不刺,朱厚熜便让亦不刺兼任了第一军的副军长。这一回,无论五府,还是兵部,都没有表示反对——亦不刺当年受聘为黄埔军校担任骑兵总教习,食大明三品武官俸禄;如今就任挂正三品指挥使衔的第一军副军长,只不过是由虚衔改为实职,并不违反大明官制,谁能挑出毛病来?此外,亦不刺的特殊身份,人尽皆知,皇上此举绝非是假公济私;而是千金买马骨,引来蒙古各部的勇士为大明所用,并以如天之仁化解汉蒙两族数百年世仇。有这样的圣心远谟,谁又敢在骨头里挑刺?!
去年年底,禁军第二军奉调入倭参战,俞大猷和戚继光商议,将第二军的所有骑兵营也都编入了dú lì骑兵旅,不但兵力有所加强,并且归由中朝联军司令部直属指挥,dú lì骑兵旅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加强。
今rì与倭奴联军决战,dú lì骑兵旅和两个军属重炮团一样,也早早做好了战斗准备。只是,从旅长亦不刺到普通兵士都知道,他们绝对不会过早地被投入战斗,却一定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就并不象炮兵团的弟兄们那样心急,安然地等待着命令。出身蒙古、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亦不刺甚至还在马上小憩,直至听到信号弹那特有的尖厉啸声,他的眼睛一下子睁开了,骤然放shè出一道慑人的神光,大喝一声:“出击!”
四千多名骑兵齐声应倭奴联军的进攻并大量杀伤倭奴有生力量之后,再以骑兵左右包抄,务必最大限度地消灭来敌——俞大猷、徐渭等人知道,对面的倭奴联军兵力号称十万之众,即便有水分,**万总是有的,一战全歼倭奴大概力有不逮,但经此一役,定能使其折损大半,之后继续向倭国腹心之地进军,压力就会小很多。
三好长庆的纪军和上杉谦信的越军先是亲眼目睹了两波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