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卷 风云 第一百零八章 大军出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诚如上杉谦信质问武田信玄时所言,就在武田信玄驻军三方原,苦思要不要强攻冈崎城的时候,数万明国大军已经在伊势湾登陆,正在攻打纪伊,近畿局势已然万分危急。

    其实,早在去年十一月份,被三好长庆放逐、软禁在伏见山上的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被大明镇抚司五太保张明远说服,逃到已经被中朝联军攻占的萨摩之后,看到明国大军兵强马壮,又无觊觎rì本之心,便一直敦促、请求甚至哀求联军司令俞大猷和副司令戚继光速速发兵,替他讨伐逆贼三好长庆。

    但是,俞大猷和戚继光考虑到,一来九州宣抚司刚刚设立不久,抽调九州倭人壮丁去往南洋拓荒垦殖的事情尚未完成,难保倭人不会再生异心、聚众作乱;二来原定驻屯九州的倭人营尚未从南洋那边调来,守备兵力略显不足,就以九州民情不稳、大军初到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等理由,将足利义辉搪塞过去,并好言抚慰足利义辉稍安勿躁,一俟后方稳固,立刻起兵北上,替他讨伐逆贼,帮助他复登大位、再掌权枢。

    到了今年三月份,倭人营从南洋那边来到了九州;同时,为了加强九州守备力量,大明王朝又从禁军抽调了一个整编师,并指令朝鲜李氏王朝也增派了三千兵士,运往九州,与倭人营一同在原属岛津氏所有的萨摩、rì向、大隅、肥前、肥后五国设立卫所,驻军屯垦,归由九州宣抚司掌管,负责九州防务。岛津氏家中的家臣、武士全家老小,以及寻常领民之家各出一名壮丁,也已经被装船运往南洋,一是拓荒垦殖,补充大明王朝两线用兵的粮秣之需;二来也是以这些人为人质,防备岛津氏残渣余孽不服天朝教化、鼓动领民****。中朝联军获得了一个巩固的中转基地之后,俞大猷和戚继光便率领共计四万余人的大军乘船北上,杀气腾腾地直奔倭国腹心之地而来。

    在俞大猷、戚继光的麾下,不仅仅有明军的两个军和朝鲜水师将士,更多了一些倭人,人数多达三千三百余人。这是九州诸藩,如领有丰前、丰后两国的大友氏、筑后的龙造寺隆信和筑前的坡井氏等大名派出的兵士。

    原来,出征之前,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向俞大猷和戚继光提出,讨伐国之逆贼、平定国中内乱,不能光靠天朝王师,还要九州诸藩按照领地大小,每家都出一些兵马,随同中朝联军出阵,共同讨伐逆贼三好长庆。

    俞大猷和戚继光开始根本没有把九州诸藩的那么一点兵士看在眼里,概因号称“九州第一强藩”的萨摩岛津氏,在中朝联军的攻击之下,只支撑了数月就灰飞烟灭,可见倭奴战力不过尔尔。九州第一强藩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实力原本远逊于萨摩岛津氏的小国,实在是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既然如此,就不必让他们的人跟着中朝联军去凑热闹了。

    不过,新任中朝联军参谋长徐渭却力主接受足利义辉的建议,对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解释说道,军中有这些九州诸藩的倭人兵士做点缀,非但不是什么坏事,更是大大的好事——一来能把天朝王师义助藩属之国诛杀叛逆、匡正朝纲的戏份做足了,免得国内那些迂腐清流官绅士子动辄便以倭国名列太祖高皇帝钦定“三十不征国”之中为由,非议攻讦皇上的御倭大计,让皇上烦心动怒;二是能够动摇近畿诸国大名、领主对抗天朝王师的决心信心,更消除倭人百姓的疑虑,不至于误会天朝王师要夺倭国领土而**作乱,省去了rì后进军的诸多麻烦;三来有他们的家臣兵士随军出征,九州诸藩不但实力被削弱,而且等于是又交出了一批人质,他们也就不会趁着中朝联军出发、九州防务空虚的机会,起了反心,危及九州宣抚司和各处卫所驻屯垦殖的兵马。还有其四,中朝联军将士之中jīng通倭人语言的还不多,有这些倭人充补军中,无论是查探敌情,还是安抚民众,哪怕是在阵前来一场“四面楚歌”,多多少少都还有点用处。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觉得徐渭言之有理,就同意了足利义辉的建议。

    不过,鉴于倭人藩主从不养兵,兵士出征在外走一路抢一路的恶劣传统,俞大猷和戚继光担心这帮倭人的行为玷污了天朝王师的声誉,传到国内,又会成为那些清流言官御史攻讦中朝联军“纵兵为寇、*扰百姓”、暗讽皇上御倭方略的把柄,特地向足利义辉提出,给诸藩大名的命令文书上可以写清楚,诸藩所出兵丁不必自备军粮,所用一应军需粮秣皆由天朝供给。但是,惟独有一条必须做到,即是诸藩兵马一定要听从天朝王师的号令、遵从大明军法,若有违犯,不论是何官职,一概依律论处。

    身为幕府将军的足利义辉虽说是个傀儡,从未掌握实权,更没有机会率军打仗;可他毕竟出身武家,自幼也曾经读过几本兵书战策,自然知道大军行动,军令是何等的重要,欣然接受了俞大猷、戚继光关于统一指挥的要求。只是,天朝王师不但出兵帮助自己讨伐逆贼,还主动承担其他友军的军需粮秣供给,既让足利义辉十分感动,更让他感到有些难为情,就一再推辞,。俞大猷和戚继光苦于无法向他明说国内朝局政争的厉害,只得一再以“既是友军袍泽,何分彼此”诸如此类的话,想要搪塞过去。谁知足利义辉贵为幕府将军、武家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