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卷 风云 第六十二章 疑人要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以献画为名,向朱厚熜进呈《流民图》,揭发山东莱州官府隐瞒水患不报、以致治下数万百姓饿死的奇惨祸变。当时,朱厚熜一时不能接受自己那样的宵衣旰食、孜孜求治,国家竟然还会发生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愤然离席。愚忠于皇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锦为了替朱厚熜出气,指使东厂的人殴打杨继盛。朱厚熜醒悟过来之后,狠狠地责罚了**锦,并当众向杨继盛赔罪,将他的科名从由三甲一百三十五名提到了二甲四十六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杨继盛被阉宦虐打一事激起了进京应试制科的海瑞的义愤,上疏恳请罢设东厂、抑制内监权势。朱厚熜顺水推舟,从司礼监手中收回了批红大权,适当抬高内阁事权,悄然改变了明朝自太祖朱元璋罢设宰相之后,经过多年演变而形成的内阁、司礼监两个权力中心并行的政治体制。此外,为了监督制约内阁,防止出现**相把持朝政的不利局面,朱厚熜还把御前办公厅**练了出来,在确保皇权不致旁落的同时,作为另一方面培养后备干部,使高拱、张居正这些rì后柄国执政的宰辅之器能够名正言顺地早rì接触并参与谋划、处理国家大政。

    封建官场最重科名,同科进士,名次也有高下之分:一科三鼎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只能赐“同进士出身”,虽然也是正牌的进士,却比一甲、二甲低了1小说w.1.文字版首发许多,如果没有特别的机遇,rì后前程也很有限。杨继盛的科名被朱厚熜从三甲提到了二甲,更被特赐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成为官场瞩目的“储相”。天恩如此浩荡。按说他应该对朱厚熜感激涕,安心在翰林院储才养望,以备rì后朝廷所大用;可是,嘉靖二十七年,三年庶吉士尚未“散馆”(注:新科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称“管选”,三年届满之后称“散馆”,授官任职。),杨继盛便又上呈奏疏,非议朝廷在北方边境复开马市准许商民百姓与蒙古各部通商货殖之举,认为互市显示朝廷怯弱,是丧权辱国的行为;鞑靼酋首俺答及蒙古各部首领凶残狡诈、贪得无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廷未必能用封贡互市来换取和平如此等等,洋洋洒洒数千言,总结出了“十不可、五大谬”。

    看到杨继盛这样一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奏疏,朱厚熜气得浑身发抖——通过在北方边境各地开办马市,与蒙古各部实现了和平共处、友好通商之后,不但保证了九边重镇平安无事,每年节省下来征调各省客军的军费何止百万两之多!而且,官营、民营互市贸易收入以及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使大明王朝每年能增加赋税收入近百万两!这么多、这么大的好处,你杨继盛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尽管杨继盛是自己早在另一个时空便耳熟能详的名人,但是,对他的迂腐短视,朱厚熜也绝没有姑息养**,立刻下旨,将杨继盛赶出了翰林院,贬到大同镇做了一名正七品的都事,一是象杨继盛这样,对朝廷复开马市持反对意见的人还很多,要拿杨继盛开刀来杀鸡骇猴;二来让杨继盛亲眼看看,边境贸易发展给两族边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杨继盛毕竟是个正人君子,从“储相”而沦落为边军小吏,丝毫没有为之气馁,不但认真做好分内差事,还主动在大同军随营军校担任教席。此外,为了羁糜蒙古各部,朝廷不但恩准各部王公贵族选送子弟在国子监就学,还在大同创办了乡学,让蒙古各族民众与汉人子弟一同读书习字。杨继盛欣然担任教席,秉承圣人“有教无类”的古训,对学生无分汉蒙,一视同仁;还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俸禄接济家境贫寒的学生,赢得了大同镇军将兵士及各族民众的一致好评。象这样的好同志,虽说以前曾经犯过错误,总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要允许年轻人改正错误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