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卷 镇海 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一举扳倒政敌的计划功败垂成。能把皇上的心思揣摩到这个份上,既是他天资聪慧过人,尤其擅长察言观色;更是因他多年行走御前,对眼前这位大明天子的脾性早已了如指掌。果不其然,朱厚熜自己掉入了严世蕃精心设计、字字句句都暗做铺垫的圈套之中,主动挑起了这个话题,征询他的意见。

    装模作样地看完了这份奏疏,严世蕃说:“闻说朱中丞对朝廷废弛海禁、许开海市之大政多有不满,当年便与肃卿相处不睦,甚或多有掣肘之情事,以致肃卿不得不请张部堂将之调至平叛前线。其后主政湖广,亦对朝廷重商恤商之诸般举措不以为然,皇上用其所长,将他调任山东参赞蓟辽军务……”

    朱厚熜叹了口气,说道:“朱纨对新政有所微词,是因观念所限,与当年谋逆的那些乱臣贼子还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他对朝廷、对朕这个君父还是忠心耿耿的。你就不要联想太多了,还是就事论事吧。”

    投下一块石头,试探了皇上对朱纨奏疏固然不满,却还没有视为非议新政,也就是说并没有触及皇上的“逆鳞”,严世蕃心里更加有底了,忙躬身说道:“微臣愚钝,请皇上恕罪。微臣以为,他奏疏上这么说,的确有失偏颇,言辞也过于激亢。南洋变乱,祸虽起于徐海船队阻隔西洋商路、劫掠过往海商,但究其根源,却是夷人不服天朝盛威、意图先侵占我大明藩属诸国;进而觊觎我大明锦绣河山。朱中丞昔日曾任广东兵备道,练兵防夷是其一大职责,不该不清楚这个。不过……”

    说到这里,严世蕃就打住了话头,低下头去,不再继续说了。

    听他正说的头头是道、言辞中肯,却欲言又止,朱厚熜把眼睛一瞪:“怎么吞吞吐吐的?难道在朕的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严世蕃赶紧应道:“兹事体大,微臣不敢妄言,请皇上恕罪。”

    正因为朱纨并非奸佞之臣,更被朝野内外视为平乱功臣,在臣民百姓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如今又位居山东巡抚、参赞蓟辽军务的要害位置,日后出兵曰本,他与蓟辽总督马西平两人是关键性的人物;所以,他上疏非议招安徐海的决策,朱厚熜既无法置之不理,又不好下旨切责,这才征询严世蕃的意见,指望着这个有点鬼才的家伙给自己想一个两全其美,既能把这件事情平息下来,又不至于伤及朱纨颜面的办法。没想到,他还拿起架子、卖起关子来了!朱厚熜不禁生气了,喝道:“才当了几天封疆大吏,就把朕定下的规矩抛诸脑后了?不要忘了,你严世蕃至今还兼着御前办公厅的差事!”

    早在嘉靖二十一年推行新政之初,朱厚熜就给内阁定下了御前议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规矩。成立御前办公厅之后,更是明确要求那些在后世历史上享有盛誉、被自己选拔到身边培养的秘书们畅所欲言,只要出于公心,议论军国大政,甚至臧否大臣都没有关系。而严世蕃等的就是皇上这句话,有了这句话,自己再说什么就不会获罪得咎,也就避免了落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倒霉境地。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皇上推腹心于微臣,微臣诚不该自外于君父。惟是微臣并非言官御史,没有风闻奏事之权,不敢以道途流言亵渎圣听。”

    “道途流言?难道说,对于此事,朝野内外还有不少议论吗?”朱厚熜有点紧张了,喝道:“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到底是什么个说法,只要是你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向朕道来。朕赦你无罪!”

    严世蕃得到了御口允诺,更加放心了,便说:“道途纷传,肃卿之所以力主朝廷招安徐海船队,是受了徐海的重贿,贿金高达数百万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