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卷 镇海 第一百二十六章 黄埔军校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请求。可是,兵部很快回文,说是随便打乱军队指挥体系不甚妥当,加之如今南洋战事方起,远征军胜败还不明朗,第一军作为朝廷手中掌握的重要战略预备队,若是战事持久,便要整军南下,增援东海舰队,是故不同意抽调军官将佐而削弱战力,让他从黄埔军校学员之中选调所需人才。

    耿忠刚直的俞大猷当然猜不到,朝廷之所以拒绝他的请求,有一部分原因是担心他把战功卓著、如今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强兵”的禁军第一军变成他的私兵,日后有尾大不掉之虞,还当是朝廷深谋远虑,将朝鲜军队当成培养军校学员的试验田;加之黄埔军校学员都是从各军选调的年轻干才,整体素质比第一军军官将佐只高不低,也就欣然领命,今日便是专程前来协商选人的。

    黄埔军校的演武场上,尘埃扬起,五百名步卒静静地半跪在场中,排成整齐的方阵。

    “呜——”演武场一角的旗楼上,吹起了军号声。

    古往今来,军中最讲究的便是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也早就使用军号传达命令——这也难怪,两军交战,尤其是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大会战,通常都是隆烟滚滚,杀声震天。要传达命令,靠带兵军官喊,大概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靠传令兵人力传递,又太浪费时间,何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唯有军号一响,十里八里都能听到。因此,在提出明军要加强正规化建设之初,朱厚熜便责令五军都督府编制了军中统一的号谱,除了尊重历史和军中将士的故有习惯,保留了击鼓杀敌、鸣金收兵这些基本的号令之外,一切命令都用军号传递。为了养成明军将士听从号令的习惯,还专门颁下圣谕,明确要求所有大明军营,无论起床、吃饭、操练、睡觉,都用号声发布命令。起初朝野内外,包括统军将帅,都不免觉得皇上小题大做,试用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简直妙不可言,如今各军都按军师团营连排班进行了整编,一般部队各级都采用“三三制”,只要给麾下所部约定号声,指挥数万大军也能如臂使指、游刃有余,不由得更对皇上举重若轻、驭繁就简的本事大为叹服。

    此刻在演武场上操练的,都是大明军中选拔出的各级军官将佐,对于号声并不陌生。步卒队列的左侧排头兵,正是每个学员班的班长,听到军号响起,齐声大喊:“起!”

    半跪的步卒应声起立,方阵中腾起轻微的尘埃。

    随着号声,班长们又发出了号令:“进!”

    五百名步卒齐声发出一声大喊,大步朝前迈出,整个方阵在隆隆的脚步声中推进。沉重的战靴踩在黄土地上,演武场上象是突然刮起了狂风一般,尘埃腾起到将士们的腰间。

    号声变了,班长们跟着改变了号令:“止!”

    方阵嘎然而止。将士们脚步落下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队列仍是如刀削斧劈一般整齐的一条直线。

    号声又变了,是指挥步卒摆出一字长蛇阵的命令。方阵迅即动了起来,前排兵士脚下不动,后排兵士齐齐上前一大步,与前排兵士站在一起,将手中长枪朝前刺出,泛着寒光的枪尖划过,在阵前结成了一道死亡的铁壁;同时,每个人的口中暴出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吼:“杀!”

    接着,那条由步卒结成的长蛇动了起来,看来队列中的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这个阵法,长蛇逶迤前行,进退有据,深得该阵法“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之妙。

    阵法原本是中原王朝用以克制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兴起的,明军如今已经全部装备了御制神龙炮系列火炮和半自动步枪等火器,这些军中常用的阵法其实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是,对于培养军人的尚武精神和战术素养,以及提高基本军事技能大有裨益,朱厚熜也不敢妄自菲薄前人,便接受了军中将帅的建议,仍在黄埔军校保留了这些课程。

    看到如此整齐的队列、如此英武的将士、如此严密的阵法,即便是身经百战、功勋赫赫的一代名将俞大猷,也忍不住慨叹:难怪皇上如此看重这所军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无疑将是大明军队的铁骨脊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