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低价购来陈粮淘换当年收到的新粮以赚取差价,都可以大捞一把,不过要担风险,被户部查验出来或被边军拒收以致劣迹败露,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最稳妥的法子,还是在征收时做手脚,“淋尖踢斛”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法子。
所谓“淋尖”,百姓将粮食倒入官家收粮的斛斗之中,一定要高高超出斛口;收粮的官吏再用铜尺在斛口上面这么一刮,高出斛口的部分就被刮到了斛外,这一部分照例是不退的。接下来便是“踢斛”——收粮的官吏穿着寸许来厚的厚底官靴,狠狠地在斛斗上面踹上两脚,就又有一部分粮食洒了出去,也照例不退,斛口却浅了一层,还得百姓再倒入粮食补齐。就这么一刮两踹,能盛五斗米、收粮七十斤(明制,一石约为141.6斤,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一斛约为70斤)的官斛,足斤足两能收到八十五斤到九十斤,等于多收了至少一斗。
一斛多收一斗,一石就是两斗,等于给百姓增加了20%的赋税,不用说,收粮的官吏将收到的粮食交到官仓之时,当然不必如此淋尖踢斛、锱铢必较,这多出的20%,都进了各级官府衙门那些贪官污吏的腰包!
朱厚熜闻之不胜骇然之至,怒道:“竟有这等事!难道他们就不怕引发众怒、激起民变?”
孙嘉新苦笑道:“回皇上,官器之下,百姓安敢言怒?至于民变,历年皆是如此,百姓早就习以为常,亦只能逆来顺受。”
“好一个‘官器’!朕这个万民君父,纵然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这个‘官’字下面,竟还藏着这等血盆大口!”
朱厚熜愤慨地说了一句之后,突然问道:“既然历年如此,那么,你在各地做州官、县令时,也是这样淋尖踢斛的吗?”
孙嘉新坦然说道:“回皇上,田赋是皇粮,官府是代天家征收,征粮缴税,全凭‘良心’二字。微臣辱蒙圣恩,牧民一方,治下并无此等情事。”
朱厚熜不相信他的保证,:“你有良心,未必你手下的那些人都有良心。无论是做州官还是县令,你就算是长着三头六臂,也不能亲自监督到每一次、每一处收粮。如何担保治下没有这等虐民自肥之事?”
孙嘉新说道:“回皇上,微臣每到一处,便按照户部规制重铸铁制斛斗,并铸一杆铁秤,秤砣亦是铁铸,秤杆七十斤之处钻一孔,将秤砣固定于孔,先过秤,再过斛。并在斛斗下面平铺草席,淋尖之后的粮食由百姓自行收取。至于踢斛,微臣明令收粮官吏只能赤脚,不得穿厚底官靴。铁斛加上五斗粮食,重量超过百斤,他们若不怕踢断脚趾,微臣也只好听之任之。不过,微臣为官二十年,倒还没有发现这等要财不要命的贪婪之徒。”
孙嘉新说的一本正经,朱厚熜却已经笑得前仰后合,方才的怒气也不知不觉地消散了。
笑过之后,朱厚熜又正色说道:“征缴田赋是国之大政。因为,粮还是要收的!全国官吏的禄米、官兵的军粮、京师的民粮,还有年年必不可少的赈恤粮、平粜粮,都得要靠各地官府衙门的官吏去收!可是,朕不能、更不敢把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寄托在你们这些当官为吏之人的‘良心’之上。你用的那些征粮办法,跟方才建议朝廷以铁弓清丈田亩一样,虽说难登大雅之堂,却能收到实效,或可纠治此祸国殃民的大弊。回头好生整理出个条陈上奏朝廷……”
说到这里,他瞥见孙嘉新脸上突然露出了尴尬的苦笑,便问道:“怎么啦?有什么难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