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就烦请公瑾兄料理。”说罢,不待夏言客气地辞谢,便连声催促内阁书办备轿,逃也似的离开了内阁。
尽管今次圣驾巡幸南京,为的是拜谒太祖陵寝,礼部要负责一应礼仪大典,随行官员比其他五部来的要多上许多,如今都挤在南京礼部衙门里办差,但严嵩身为内阁首辅,完全可以把有司官员,如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的郎中司员召到内阁来议事,大可不必自己回衙。夏言心里很清楚,严嵩这个老滑头是借故躲了出去,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自己。
但是,夏言也是有苦难言——刘成明是他的门生,封驳退回诏命,驳的不只是礼部的奏议和皇上的圣谕,还有他这位拟票的师相的面子。以他和严嵩之间微妙的关系,严嵩的确不好插手处理此事。而皇上最新的御批,已经是皇上忍气吞声所做出的极大的让步了,若是再被刘成明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封驳退回,皇上的颜面何存?到那个时候,只怕刘成明难逃被贬谪外放甚或罢官斥退的命运,还要带累他这位师相脱不了干系!
独自在阁中生了一阵闷气之后,夏言叫来当值的书办,命他到六科廊,招刘成明等几位给事中前来“会揖”。
按照国朝惯例,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六科给事中都要到内阁来,和内阁辅臣作揖见面,称为“会揖”,相当于一个互通声气的例会,只是这次会揖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一是时间不对,今日是八月十一,离八月十五还差四天;二则内阁除了身份模糊不清的资政夏言之外,首辅和阁员都不在阁中;三则六科给事中也没有到齐,夏言点名叫来的只有七八个,都是自己取中的门生,即是官场所谓的“夹袋中的人物”。
夏言柄国执政多年,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加之平素刚直强横、不苟言笑,那些门生既要仰仗他提携,又都惧怕他的威严,接到会揖的指示,丝毫不敢怠慢,一窝蜂地来到内阁,被书办直接引进了夏言的值房。
行封驳之权的刘成明又何尝不知道被自己退回的礼部公本正是恩师夏言拟的票,退回诏命之后,他的心中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到了内阁,又见恩师铁青着脸端坐在太师椅上不说话,只拿那摄人的目光瞪着自己,心里就更是生出了几分怯意,也不敢再摆出“科长”的派头,作揖行礼,恨不得能躲在旁人的身后。
夏言在平步青云之前,也曾做过给事中,还是号称“天下言官之首”的吏科都给事中,自然知道刘成明之所以会行封驳之权,固然是他履行言官以正道谏诤君父的职责,又何尝没有存着讪君卖直、沽名钓誉之心,见他此刻如此惧怕,心里就有了谱,劈手将那份又经皇上批阅的礼部公本扔给了他,让他仔细琢磨皇上那两句御批,严词厉色地斥责他不要忘记,废荣王朱厚熘固然贪财好货,失爱于君父,被贬谪发配至极远外藩,最终死于夷人之手;但是,当年若是没有他乔装改扮、千里报讯,被江南叛军或是鞑靼虏贼袭破京师,大明的江山社稷将会倾覆沦亡,太成两祖开创的两百年基业亦会毁于一旦,他们这些大臣亦会死无葬身之地。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刘成明大概只能做一位殉难死节的忠臣,只怕是没有机会象现在一样做一位直言极谏、想青史留名的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