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妃嫔,内官监既不敢自专决断,也不敢随意奏陈皇上,便禀报到了吕芳那里。那位婕妤正是吕芳当年买来敬献给皇上的,如今出了这种事,他也觉得十分难堪,便亲自审问了那名内侍。据那名内侍招供说,那位娘娘家中托人带信进来,说她父亲病得不轻,家中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了,让她好歹接济一点。那位娘娘把自己辛苦积攒下的十几两月份银子全拿了出来,也还是显得太少,一时急了,就把宫里的几件御用物事偷偷拿给那名内侍,让他送出去交给自己的家人。
吕芳治宫甚严,很少出过盗窃御用物事的事情,对此十分重视,自己亲自过来审问,原本是要敲山震虎杀鸡骇猴,好好整肃一下宫禁。但是,听闻个中实情之后,让他改变了先前的想法。
原来,按照朝廷规制,那些妃嫔的家人都要被封授一定的荣誉性爵位或官职。但是,一来明朝对后族皇亲限制很严,那些妃嫔的家人爵位官职虽高,手中却没有一点实权,除了那么一份干巴巴的俸禄,再无进项;又不能象朝廷实授的官缺一样有养廉银,俸禄就显得十分菲薄。二来那些妃嫔本就出身丁门小户,家境贫寒。三来朱厚熜这些年里把宫中的用度一削再削,能维持正常开销还多亏了吕芳等人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更多亏了不断裁汰遣散年老内侍、准许年过二十五的宫女回家。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皇上逢年过节给予宫中各色人等的赏赐就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是能有闲钱赏赐给那些皇亲国戚。而妃嫔们每月只有那么一点月份银,别说是蓄私房钱,就是头面首饰,也是多年没有添置,有心要贴补娘家,也没有那个能力。因此,那些妃嫔之家虽贵为皇亲,的确如吕芳方才说的那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自从十岁净身进了兴献王藩邸,其后跟随皇上进京,吕芳便把大内禁宫当成了自己的家。对于宫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是对于堂堂皇亲国戚居然沦落到靠典卖家产过活的可怜境地,吕芳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当然不敢说皇上的不是,但也深知那位小娘娘的确是没了法子才这么做,不是故意要违犯家法,便长叹一声,责令内官监把那名内侍发提刑司打二十大板,把那几件大内御用物事悄悄送还给那位婕妤,然后从内库中拨出一百两银子,还让那名挨了板子的内侍送到那位娘娘的家里。
家法、人情两相兼顾,吕芳还是不能释怀,就暗中派人内查外调,一是着令内官监把那些妃嫔身边的内侍宫女叫来问话;二是着令镇抚司调查诸位皇亲的生活状况。不查还好,一查才知道,这种情形,绝非那位婕妤一家独有。妃嫔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说到伤心处还时常垂泪涟涟,却都不敢向皇上提出来。
自方皇后凤逸九天之后,皇上没有另立皇后处理六宫事务,这些事情也就无人问津。吕芳觉得自己身为大伴,照顾皇亲国戚责无旁贷。可是,皇上宵衣旰食,日夜操劳国政,他如何能用这样的小事来烦扰皇上?但不经请旨,他却又无法擅自动用内帑贴补诸位娘娘的家人,不得不想出了这个法子。事关天家威仪和皇上的颜面,他自然不好跟严嵩直说,便推说是自己的朋友,托严世蕃关照。虽说这么做不合祖宗家法,却也算是他这位忠心耿耿的大伴替皇上分谤,顺便还能引出下面的话题,不露形迹地把皇上交代的那件紧要差事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