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心。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日下了早朝,处理了手头的急务之后,他便兴致盎然地邀约高拱、张居正两人陪同自己微服出宫,游览这座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建国的六朝故都金陵城。
照朱厚熜的本意,到南京一趟,不可不去那享誉天下的秦淮河一游。然而高拱、张居正都是方正君子,让他实在难以开口——高拱素来不好女色,而即便是当年曾在秦淮河留下风流往事,被世人编成戏文广为传唱的张居正,对此也是避讳莫深,更遑论让他带着自己出入青楼楚馆。朱厚熜也不好自讨没趣,一窥秦淮***的心愿,大概只能留待随同徐阶南下的严世藩抵达南京之后,才能了却了。
至于为何要来逛三山街,自然是因为此前闲谈之时,朱厚熜曾听张居正说过那里书坊密布,他曾有意在那里选文批点换点银子,而且还险些被人当街“拉郎配”,令朱厚熜觉得十分好笑,也就记住了这个地名;而且,明年加开恩科的恩旨已经晓谕天下,今秋乡试的日期便很近了,这里势必聚集了大量选买时文的江南士子儒生,或许能从他们那里听到一鳞半爪关于改稻为桑及抑制豪强兼并的民谟。
一边闲谈一边信步前行,不一刻就到了三山街口,朱厚熜笑着打趣张居正说:“太岳,当日你求职未果,是因为南京伪明政权的那帮乱臣贼子只认银子,不认孔子,以你这样名满江南的大才子也只能抱璧向隅,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朝廷最重礼仪教化,又要加开恩科广取贤能之士,不若你再去求职,看能否觅得一个选席。若是有人悉心揣摩你批点的文章而得以中举,岂不是你多了一个未曾谋面的门生?”
张居正知道,眼前这位皇上最不看重的就是八股文章,认为两榜进士,取的都是乡愿,大开时务取士之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然不会当真让自己选批时文,取中几个门生。因此,他笑道:“在下至今没有得幸进科场,与天下英豪同场竞技,若论经学造诣、八股文章,当然比不上肃卿兄这位曾赴过琼林宴的正经进士。要坐选席,为应试学子提供科场利器,当然非肃卿兄莫属了。”
高拱笑道:“太岳此言差矣!在下虽未曾批过时文,却也知道,选本要买的好,须得选家有名气才行。你张太岳少小便有‘神童’之名,弱冠之年更是声震江南、名动天下。只要亮出你的字号,那些书坊还不争抢着聘你。”
听到高拱这么说,朱厚熜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文坛也是不论写的好坏,谁的名气大谁的书就畅销,以致许多水平很高的专业作家虽说有作协一份死工资养着,不会象曹雪芹那样落魄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却也是;而某些名人,甭管能不能把句子写的通顺,出的书照样大卖特卖,简直跟高拱说的一模一样……
想到这里,他大笑起来:“哈哈哈!肃卿说的不错,不管文章如何,到底还是名气为重啊!”
高拱、张居正都跟着笑了起来。但是,张居正的心中却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愤懑,一来高拱所谓“神童”之称,分明是把他当成了后生晚辈;其二,高拱说他“弱冠之年更是声震江南、名动天下”,其实是在暗讽他当年科场罢考、南都附逆的不臣往事,这是他心中永远的一块伤痕,也是他居官为宦最大的一块心病,高拱偏要在皇上面前提起,居心何其叵测,用意何其恶毒!
还有至关重要的第三点,那便是皇上所谓的“不论文章、只看名气”的观点,岂不是在说他的经学造诣不及高拱?看来,即便圣明如当今圣上者,亦不能对臣下一视同仁,还是要分个亲疏。究其根源,皇上大概还是对当年的事情至今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