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军官将佐和武举中发现人才,或许是因为明军各级军校教育系统尚不完备,还没有能够大量地培养出军事人才;也或许是戚继光本身就是名将,眼光太高的缘故,(更新最快http://wap.z
http://wap.zZzcn.cn)因而没有人能入他的法眼。
朱厚熜也知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是古今至理;而且,兵者,凶也,遴选军官跟上一科选拔时务科进士一再降低取士标准不同,若是“宁滥毋缺”,那可就是在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因此,三年一届的武科春闱没有发现一个可堪大用的军事人才,尽管让他觉得很遗憾,却也没有办法,只得让兼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张茂和兼任教务长的杨博加快军校筹建步伐,尽快把各军选送的营团级军官集中整训;又命戚继光、徐渭他们加强东海舰队随营军校的建设,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海军军官,同时,叮嘱他们重点培养前年选调到东海舰队任职的朝鲜水师军官李舜臣等人。
李舜臣,字汝谐,朝鲜德水人,出身李朝王族,不过年代久远已不可追,到了他这一辈已是旧日王谢,不复有往日荣耀。他当年应试朝鲜李朝武科,中武进士后被派到中朝边境,防备近年来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各部。可惜他战绩寥寥,胜少负多,在原本就孱弱无能、战力低下的朝鲜军中也不值一提,一直郁郁而不得志。却不曾想,嘉靖二十六年的某天,大明王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突然亲下手札,将他钦点到东海舰队学习,其后又被朱厚熜以“挂职锻炼”的名义留在了大明军中任职。对于这一难得的殊荣,奉大明为主的朝鲜李朝当然欣然应命,李舜臣本人既觉得无比荣幸,却又觉得莫名其妙。
对于大明皇帝的这一惊人之举,大明王朝和朝鲜李朝的当朝大僚们,以及东海舰队戚继光、徐渭等人都看得很清楚,不外乎是为了帮助朝鲜整饬武备,提高战力,以防备倭寇入侵而已。
倭寇多是本国战乱中战败沦为浪人的武士或是倭国萨摩番等诸岛的岛民,无以为生,只得纠集成伙,下海为寇。东海舰队如今加紧清剿倭寇,已逐步将倭寇赶出了大明海疆,那些剽掠成性的家伙势必要侵扰临近的朝鲜、琉球等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大明藩属之国,也一直对大明忠心耿耿,琉球孤悬海外,国小式微,大明可以派出东海舰队一部予以协防,帮助其保靖安民;而朝鲜三千里河山,只靠天朝上国驻军保护就不妥当,要白白花费大明百万钱粮,还得立足于自力更生。可是,朝鲜李朝虽说拥有几万人的常备军,但因国家承平近两百年,官不知兵,兵不习战,战力实在不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朱厚熜对此非常清楚——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猴子”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立刻攻打朝鲜,要作为进一步攻打大明的跳板,而朝鲜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国王跑到鸭绿江边申请到中国政治避难。若没有大明王朝出于国际主义精神毅然决然地出兵抗日援朝,只怕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的朝鲜李朝那时候就得沦为流亡政府了。不过,这一场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日援朝战役,也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为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既然自己穿回来成了人家朱明王朝的皇帝,就不能不尽一点责任,为此,他未雨绸缪,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两大策略,一是派出大都督府右副都督佥事、安国郡主郡马赵隐为大明王朝宣慰钦使,带着大批明军中下级军官前往朝鲜,督导朝鲜加紧修建港口并训练朝鲜军队;二是把李舜臣等朝鲜军官选调到大明东海舰队学习、挂职锻炼,以战代训,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水平。
把大名鼎鼎的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罗致到大明军中任职,朱厚熜也并非完全出于国际主义精神,没有一点私心。他曾密谕戚继光、徐渭等人,不但在兵法战术上对李舜臣倾囊相授,平日也要多与他结交,多给他讲一讲大明皇帝,也就是朱厚熜如何如何礼贤下士识才重才的故事,以期日后能把他留在大明,为天朝上国所用。
不过,朱厚熜也明白“强扭的瓜不甜”这一浅显的道理,还专门提醒戚继光和徐渭,此事既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强求,即便日后未能如愿以偿地从自己的藩属之国朝鲜挖走李舜臣这位天才的海军将领,也能壮大朝鲜水师的实力,为日后远征日本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