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详尽确凿。如《太祖实录》中对徐达、蓝玉等人历次北伐所获俘虏,乃至马匹牛羊数目都记载的一清二楚,可无论是《太宗实录》,还是金幼孜奉成祖文皇帝之命所编撰的《北征录》,里面对于战果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天子御驾亲征,举国瞩目,成祖文皇帝更欲以此留美名于后世,出塞之后未及接敌便急于勒铭刻石,若战果可观,又怎能不详加陈述以夸示天下?两相对比,究竟真相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皇上这一番剖析丝丝入扣,更不在自己面前讳言成祖文皇帝之失,可见对自己是何等的信任!俞大猷倍受感动,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顾虑,说:“皇上睿智、臣也曾仔细想过,成祖文皇帝五次北征,第四次、第五次北征,六师深入草原腹地,北虏已闻风而遁,诸将分索山谷四野三百余里,不见虏贼踪影,连车辙马迹也都被尘土湮灭,未能取得战果;前三次三犁虏穴,战果究竟如何,微臣不敢妄言。但第一次于永乐八年北征鞑靼,未能俘获酋首本雅失里,班师归途还曾两次受到虏贼袭击,可见并未给予北虏歼灭性打击。第二次于永乐十二年北征瓦刺,以五十万之众征讨三万余人的瓦刺,本应摧枯拉朽,仗却打得十分艰苦,双方杀伤相当。此外,成祖文皇帝圣驾于八月初一还师于京城,闰九月便有瓦刺某部欲掠甘肃的消息,亦可见瓦刺实力犹在,贼心不死。第三次于永乐二十年征鞑靼,酋首阿鲁达远遁,我军未能与之交锋,回师击兀良哈,俘虏其老弱、获其马牛羊而回【为伏虎而出塞,却只能擒兔而归,亦未能达到解除国朝北部边患之目的。究其根源,乃是因蒙元各部逐水草而生,居无定所,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逃;反观我军,道途险远,气候恶劣,夏往有暑渴之虞,冬进有寒仆之患,更有粮饷辎重供给不济,将士饿死者十之二三,成祖文皇帝亦不得不久用素食果腹;解送粮饷辎重的民夫倒伏草野之中者,更是不胜计数……”
说到这里,俞大猷瞥见皇上目光炯炯有神,正含笑注视着自己,突然觉得自己说的太过直白,忙住了口,躬身说道:“微臣愚见,不足以污浊圣听,请皇上恕罪。”
朱厚熜感慨地说:“志辅,能一眼窥破其中关键之所在,还能这样直抒己见,朕真是没有看错你!成祖文皇帝竭全国之财力,聚各省之雄兵,历时十余年的五次北征,从军事上来说其实并不成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等若拿大炮打蚊子一般,既徒糜国帑民财,致使国家财用大窘、民力枯竭,却未能收到实效。如今朕要反其道而行之,引蛇出洞,好将他们一鼓而歼。你倒是说说,除了朕这个万乘之君,还有谁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俞大猷还想再说什么,朱厚熜抬抬手阻止了他,说:“志辅,你什么都不用说了,有你和你麾下五千精锐之师,朕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更相信你定能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为我大明北部边境赢得百年安宁!”
俞大猷可没有那样的自信,头上冷汗潺潺而出,喃喃地说:“若是圣驾有事,微臣纵然身死族诛,也难偿大罪之于万一……”
朱厚熜又是一哂:“亏你俞志辅还是我大明不世出的一代名将,是朕一直看好的社稷干城、国之栋梁,竟说出这等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话!朕之所以敢做这样的豪赌,手中还握有三张王牌:一来蒙古各部摄于我大明国势军威,也未必敢轻举妄动;二来你麾下将士被称为我大明第一强兵,战力不逊于最精锐的蒙古铁骑,还整备着远比他们先进的犀利火器,野战决胜,未必会输给天下任何一支军队;三来此地距离大同不足三百里地,禁军第二军、第三军,还有大同军二十多万人马就驻扎在大同,一旦有事,至多两三天就能赶来救驾。你不必担心了,快去与杨惟约商议如何调兵遣将吧!你们两人,一个是运筹帷幄于庙堂之上的总参谋长,一个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中大将,如今再度携手,定能演出一场好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