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博笑道:“回皇上,正所谓骄兵必败,第一军近年来顺风顺水,将士们碍于俞军长的将令,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都已是隐隐以天下第一强兵自居,长此以往,绝非社稷之幸,更非第一军之福。若是在此次演习中落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再者,俞军长何等人物,微臣纵然使出浑身解数,只怕也未必是他的对手,就更不敢留有余地了。”
朱厚熜赞许地拍了拍杨博的肩膀:“说的不错!训练场上、演习之中,都要倾尽全力争取胜利,切不可手下留情,惟有平日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嘛!第一军有你这样不徇私情的老上司、俞大猷有你这样鞭策砥砺的诤友,真是他们的福气啊!”
两人说话间,王崇古领杨博之命要出门,大同总兵徐绍峰就前来觐见皇上。朱厚熜知道他是来奏报大同军的应对方略,就不许众人提前揭示底牌,想先听听大同军自己确定的应变方略。
大同军方面也准确地判断出了第一军的作战意图和伏击地点;而且,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宣府军被吃掉,红军兵力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无论如何都要倾力救援宣府军,于是就提出了与王崇古几乎相同的作战方案。
朱厚熜不置可否,追问道:“究竟是谁提出这个用兵方略的?”
徐绍峰不知皇上是何用意,却也不敢妄言欺君,老老实实回答道:“回皇上,是我大同镇副总兵、忠勇伯刘子昂。”
“哦,是他?”朱厚熜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位一身征尘、战袍染血,却难掩英风豪气的年轻将军的身影……
嘉靖二十三年,鞑靼俺答部纠结各部兵马进犯边境,时任大同总兵的咸宁侯仇鸾不战而降,并阴谋杀害了不愿降敌的副总兵李玉亭。其时,身为李玉亭亲卫虎贲军从五品统领的刘子昂奋力杀出重围,星夜兼程赶回京师报讯,却因擅闯宫门并在御道驰马,犯下了死罪,内阁首辅夏言及诸位阁员都建议皇上将其交付有司依律定罪明正典刑。朱厚熜大为恼火,险些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跟内阁诸臣吵了起来。幸好有严嵩见皇上有意要保全刘子昂的性命,出来打了圆场,极言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恳请皇上恩准刘子昂戴罪立功报效朝廷,朱厚熜便顺水推舟,准了严嵩的奏。
其后,京师保卫战陷入僵持阶段,朱厚熜命刘子昂带着镇抚司两位太保高振东、谢宇翔秘密潜回大同,说服被仇鸾胁迫投敌的李玉亭旧部举事反正,收复了重镇大同,断绝了鞑靼军的后路,对围困京师的鞑靼军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若非明朝内部发生了江南叛乱,不得不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方针,匆匆忙忙地与鞑靼媾和,明军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歼灭鞑靼军队主力的战机。战后,朝廷追封壮烈殉国的李玉亭为“忠勇伯”,因李玉亭没有子嗣,朱厚熜又特下恩旨,让刘子昂娶了李玉亭的独女,以女婿的身份承袭爵位,并升任大同镇正三品副总兵。
说起来,朱厚熜当初不惜与内阁翻脸也要保全刘子昂的性命,其实只是觉得他百战余生、千里报急,却因为触犯了狗屁的礼仪规制而被朝廷治罪问斩,实在太不公平太不合理,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点仁心慈念,竟为大明挽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他感到无比欣慰,便对徐绍峰说:“你们的方略与总参谋部不谋而合,也是红军挽救危局的唯一可行之法,赶紧去部署施行吧!军情紧急,也不必事事都要请示,尽管放手去打。蓝军已不按常理出牌,你们红军也要加把劲啊!”
徐绍峰领命而出之后,朱厚熜问杨博,照这样的方略施行,红军能有几成的胜算。杨博苦笑着摇摇头,将沙盘上第二军的标记移至大同以东的蔡家堡,说:“宣府军已陷入重围,第三军又是鞭长莫及,红军能否挽回颓势,就要看大同军能否救出宣府军了。若是第二军已占据此地,则万事皆休。”
朱厚熜沉吟着说:“如此说来,大同军出援只怕也无济于事了。要知道,俞大猷和刘鼎望两人早就谋划好了要围城打援,第一军和第二军轮番上阵攻击,用意也不过是为了迷惑大同军,其实从一开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吃掉驰援大同的宣府军,第二军也一定会倾尽全力保护第一军的左翼。以刘鼎望之能,又怎会放过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既然胜负态势已经明朗,你们总参谋部就开始着手准备战后总结讲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