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做出了一点贡献。
马宪成的这点小九九当然瞒不过朱厚熜,当即就用他方才提出的征调民夫贻误农时的理由来反驳他,令马宪成哑口无言,不得不另外提出一条建议:朝廷为了恤商,确实不该强行征调商人囤积在各处马市的粮食,却也不必照价收购,可以暂时借贷,日后如数奉还即可。
他的理由倒也说得过去——朝廷借的是粮食,如今国朝大兴农务,通州军粮库及各地仓廪之中有的是粮食,拿来还给他们也就是了。而且,商人囤积的粮食,一大半是在当地屯田开中所获,即便是从外地贩运而来的那一部分,也是利用冬季农闲之时雇佣民夫起运,脚力钱便宜,但他们的卖价却是随行就市,甚至有意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惟恐没有把买主最后的一厘银子也榨干。朝廷若照眼下的时价从他们的手中收购粮食,就被那些惟利是图的商人给坑了!
朱厚熜一哂:商人未必就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赚到的银子未必就能运到外国去?这几年里民市兴盛,那些商人都发了财,不论是买房子还是置地,哪怕是吃喝玩乐养女人,都算是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贩运粮食用于互市,一来解决了目前国家农业发展,尤其是北方粮食增产之后的粮食销售问题,避免了“谷贱伤农,丰做饥谨”现象的发生;二来利用农闲之时雇佣百姓运输粮食,让百姓也赚到了银子。朝廷、商人、农民三方都受益匪浅,可谓利国利民。你这么搞,无异于国家当了强盗,打劫了那些商人,日后谁还敢把粮食贩运到边地?此外,正所谓“饥寒起盗心”,没有商人贩运粮食到边地货于蒙古各部,蒙古各部民众便没了粮食吃,势必还会南下剽掠,不但百姓难以安宁,影响国家经济建设,朝廷还得花去巨额军费御敌卫国,那就不是区区十几万两银子所能摆平的事情了,你这才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尽管马宪成觉得皇上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但皇上的分析丝丝入扣,让他一时也无法回驳,嗫嚅着说圣天子明见万里,愚臣自愧弗如。只是……只是……”
只是了半天也没有敢说出来,朱厚熜笑了起来:只是什么?只是你马阁老眼下的难关就过不去,是不是?你放心,朕既然这么说,自然有朕的打算。从商人手中照价收购粮食,可以不必你户部掏银子,就拿各处仓场积压的那些贡品折价充抵好了。朕那日曾跟你提说过此事,你赶紧着令户部有司把库存实物逐一估价,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抵给商人换购军粮,列出个单子。对了,既然是积压的陈货,折价不妨优惠一点,就当是朝廷让利给那些商人,他们无利不起早,有赚头才愿意跟朝廷做这笔大买卖嘛。
全国各省府州县上缴的各色贡品,都要交到户部广积库、广盈库、承运库、行用库、储济仓等各处仓场储存,以备宫里和朝廷使用。除了在验收入库之时,各处仓场承运大使可以敲地方衙门的竹杠之外,入库之后就成了户部的一大负担,不但要防火防盗,还要防潮防腐,管理不善导致贡品腐坏,就是户部的责任。如今皇上同意折价处理户部各处仓场库存贡品,户部正好可以卸担子,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马宪成顿时喜形于色,连声称颂吾皇圣明。立刻责令户部有司拉出了单子,连贡品估价都是遵照圣谕略微从宽,这在他这个山西老抠已经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户部上下人等都啧啧称奇,传为一时笑谈。
这一番争论发生在圣驾出京之前。经过商议,朱厚熜和马宪成都是胸有成竹,以为已经把军粮收购一事解决了,谁知道到了宣府才知道,原来都是在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