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卷 塞上 第七章 救急之法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果然,朱厚熜接着说到:“京师的官吏,合起来有一两万人,每月应发的本色俸及养廉银,足有三十万两。如今才二月份,你们户部年初之时预留的二百万两银子还剩下了一大半。即便按兵部方案上定的时间,本次演习在四、五月份举行,那时候你们户部应该还有几十万两的存银,可以先拿来用,马阁老觉得朕这个主意是否可行?”

    马宪成更是无言以对,心里一时翻腾起了千重巨浪,恨不得向皇上承认自己方才犯下了欺君之罪,不该隐瞒实情叫苦连天。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赤贫,讨过饭放过牛,迫于生计还当过和尚,似乎有一种很强烈的“仇富”心理,马上得天下之后,不但用各种手段削弱豪门大户,给官员定的俸禄也十分微薄。倘若家境贫寒中了科举出仕为官,仅靠俸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老小。相对来说,地方官员还好一些,各种捞钱的路子很野,即便素丝不染一介不取,家居用度车轿马匹都由衙门供应,也能勉强度日。苦就苦了那些旁人眼中尊荣无比的京官,身处米珠薪桂的京城,宅第轿马仆役长随都得自己解决,二三品的大员有各省的年敬和节敬,倒还能支应起门面,那些四品以下的芝麻绿豆官,如果再摊上一个有位无权的清水衙门,指望着每月那点俸禄过活,日子就十分艰难。若是再遇到朝廷财政吃紧,拖欠官员俸禄或是将国库里各省府州县进贡的实物折价,充抵折色俸发给官员,那简直就跟要了他们的命一般……

    还未等他懊恼多少时间,朱厚熜又笑了起来:“你不说朕也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大致便是认为朕的法子不可行。”

    “臣不敢!”马宪成说:“诚如皇上所言,到今年五月底,户部确实还有存银六十余万。但那是百官六、七月份的折色俸银,若是划拨兵部用于演习,臣不知到时该如何应付前来领取俸禄的官员属吏,恳请皇上明示。”

    “嘴里说不敢,句句都是在反驳朕,你马阁老如今也学会绕着弯子跟朕回话了!”朱厚熜说:“千难万难打磨不开的也就两两个月的事儿,缺口也只是三十万两银子,即便找京城富户临时挪借,到了八月份,各省今年的夏赋解送进京,再还他们也就是了。”

    马宪成吓了一跳,忙说:“请皇上恕臣直言,此法断不可行。一是国家举债于商用于支付百官俸禄,有失皇朝体面,更难挡天下悠悠众口。载诸史册,还要遭后人非议。二来别看不少官员平日爱财如命,可若是让他们晓得自己的俸禄是从商贾贩夫之处告借而来,马上就会舆论沸腾。那些自诩为孔圣人嫡传弟子的官员,一个个就都成了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觉得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弹劾微臣及户部的奏疏便会蜂拥而至内廷,臣等名誉受损事小,亵渎圣听、扰烦圣心,则臣等罪莫大焉!”

    朱厚熜想想也觉得有道理,无可奈何地将一个在心中盘旋了许久的想法又压抑了下去,叹了口气,问道:“也就两三个月的事儿,难道就没有办法应付过去吗?”

    听出皇上虽然为之头疼,却并未恼怒,也没有责备自己的意思,马宪成心中更是惭愧,却又不好改口,只好硬着头皮说:“回皇上,办法倒有几个,但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马阁老如今不但学会绕弯子,还学会卖关子了啊!御前议事,有什么不当说的?”

    “一个法子是动员各部及各衙门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那些家境尚好的官员暂时不领那两个月的俸禄,待夏赋解送之后再予以补发……”

    朱厚熜毫不犹豫地说:“这个法子不妥!官员为朝廷干事,朝廷就应付给俸禄,各处工厂、矿山的工人民夫的工资尚且不能拖欠,怎能拖欠官员的俸禄?”

    “百官受圣人教诲多年,又幸蒙圣恩,只要和大家把道理讲清楚,大家还是能体念时艰的……”

    朱厚熜一哂:“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京官那么点微薄俸禄无异杯水车薪,养廉银又没有地方官员那么多,怨气本来就大,朝廷再拖欠他们的俸禄,岂不闹翻了天?”

    原来,自嘉靖二十二年推行新政而始,朝廷在两京一十三省实行火耗归公,用以官员养廉,京官的养廉银根本无法与同样品秩的地方官相比,一是因为京官人数众多,朝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二来也是朱厚熜想用经济的手段纠正明朝官场的一大恶习——那些官员宁可挤在京城的衙门里窜门子扯闲篇,也不愿意到地方任职,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只不过施行几年来,效果实在很不明显,京官们还是不愿意到地方任职,朱厚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拖欠官员俸禄的建议被皇上驳回,马宪成又试探着说:“历来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也有富庶省份,尤其是南直隶和浙江、湖广等省,这两年已恢复了元气,赋税收入连年递增,户部可以给他们行文,让他们从各省的藩库中调拨一些余款来应急,所调款项从各省应解送京师的夏赋中扣除便是。”

    “这个法子倒是可行。不过,”朱厚熜沉吟着说:“各省官吏的俸禄,都从各省的藩库中支领。跟你户部一样,各省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