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反而一欠身,愈发谦恭地说:“叶大人谬赞,末将受之有愧啊!”说着,将一张薄薄的纸压在了叶樘的茶杯之下。
叶樘扫了一眼,见是一张五百两京城盛隆号见票即付的银票,心中一喜,便又一次端起了茶杯,不动声色地将银票揣到了袍袖之中。
有了银子做媒,叶樘瞧着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武夫也顺眼多了,收起了官腔,将头凑近戚承润说:“朝廷此次下旨点验全国卫所兵马,想必下一步不是要裁撤某些卫所,便是要调整卫所指挥等各级武官。说起来你戚将军之登州卫倒未必有被裁撤之虞,不过得防着有被裁卫所的指挥抢了你位子才是。”
戚承润早就想到了这一节,愁眉苦脸地说:“末将也正有此担心,却不晓得该如何应对,叶大人乃是京城显官,想必有良策可救末将。”
叶樘说:“良策倒不敢说,以下官之见,戚将军还得在京城当道大僚身上做文章。”
“叶大人,末将乃是一介武夫,登州又是边陲小镇,莫说是阁老尚书,便是叶大人这样京城里的上显达官,末将也是打着灯笼难遇一个……”
叶樘微微一笑说:“倒运时秦琼卖马,行运时敬德封王,这世间之事左右不过一个‘运’字,如今正是你戚将军行运之时,有这么一位自个儿送到你戚将军的跟前了。”
戚承润以为叶樘要继续索贿,复又将一张银票直接放在了桌子上:“叶大人乃是末将一向景仰之官场先达、士林名流,今次能莅临我登州卫,是末将及麾下五千余众军卒天大的荣幸,些许孝敬不成敬意,只当是给叶大人略备菲薄仪程,登州卫之事还请叶大人在朝廷多多美言几句。”
叶樘面色微红,也不收那张银票,说:“戚将军会错意了,下官纵然有心要助戚将军一臂之力,却也力所不逮。下官所说之人,便是此次随同下官一同到登州的高翰林高大人。”
“他?”
看戚承润有些怀疑,叶樘心里骂了一声:真真是个无甚识见的军卒莽夫!但看在银票的面子上,更是为了拉这一路上拒不受贿的高拱下水,便耐着性子说:“你莫要小看了这位高翰林。他乃是庶吉士出身,为我大明‘储相’,这倒是远水难解近渴,不过这位高翰林的恩师却不是别人,正是我大明第一权臣、刚刚被起复的内阁首辅夏言夏阁老。下官的话,戚将军明白么?”
再不明白就真的是弱智了,戚承润心领神会地点着头,一边说:“谨受教,谨受教……”一边将桌上的那张银票硬塞到叶樘的袍袖之中。
看他这样客气,叶樘就更进一步点拨他说:“看那高翰林与贵公子戚少将军相谈甚欢,戚将军不妨让少将军试他一试。”
戚继光拗不过父亲的严命,只得在请高拱到书房吃茶叙话之时跟他说了此事。高拱是何等聪明之人,一想便知定是叶樘出的主意,也不责怪戚家父子不行正道,只将银票推回给了戚继光,指着书房墙壁之上贴的那条幅说:“若戚少将军愿意赠下官一幅墨宝,下官自然可在恩师面前为登州卫说话。”
戚继光顺着高拱的手看去,见是自己写的一首诗,不禁红了脸说:“高大人乃是两榜进士、翰林院出来的理学大家,末将岂敢班门弄斧?”
高拱笑着说:“翰林院之人可写不出你那等气势豪壮之诗啊!戚少将军不必推辞了。”
“那……那末将就献丑了,”戚继光铺开宣纸,自几案上笔筒中拿过一支狼毫,饱蘸了浓墨,“《韬钤深处》”四个大字落在纸上,落笔竟隐隐有风雷之声: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麾坐谈兵。”
高拱心情激亢,不禁跟他一起吟诵起来: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