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 屠夫的儿子 第一章 洪州丁氏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武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则天女皇病重,改元神龙。下诏:“自继位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

    又采天官尚书张柬之,守内史崔玄的建议,令太子李显监国。

    其时,手握大权的梁王武三思幕僚马三峰看事态紧急,议道:“陛下似将还政于李家小儿,望大王早做准备,如李氏重掌国家,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本月,天官尚书张柬之,守内史崔玄,左豹韬卫大将军李多祚,纳言敬晖、桓彦范等人暗中谋划,欲逼则天皇帝早日退位,使中宗李显即帝位。

    惜事不秘,桓彦范手下有一亲信名唤顾江,已被梁王武三思收买,得悉大事后,秘密通知武氏众王,众人惶惶,共推武三思为首,谋划大事。羿日,武三思等人秘密进宫,以张柬之密谋胁,病榻之上得则天皇帝密旨,便宜调动京城武力大权。

    705年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甲士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迅杀武则天亲信张易之、张昌宗,进逼太极宫,半路遇到早埋伏好的武三思手下大将薛怒率领的七千多名神武军士兵,双方混战,大将军李多祚当场被毙,宰相张柬之等随同文官十余人被俘,随后便以谋逆大罪秘密处决;

    这次流血事件被史官称为“丙午之变”,事变的结果是当朝反对武氏宗亲的威信大臣几乎被屠戮干净,病重的武则天也无法阻止,并随后在武三思的逼迫下无奈退位,粗鲁奸诈的武三思篡夺了国器,并在同年三年即位,是为“思宗睿文孝武皇帝”周思宗。

    武三思即帝位两年猝死,其三子:德王,文王,燕王,展开了一场绵延十数年的三王争乱,其破坏声势虽不能和“安史之乱”相提并论,但依然严重地消弱了继承之唐的大周帝国的经济社会基础,战争激烈的河南道一带几乎被打成废墟。

    721年,周庄宗武思渺即位,为了振兴国祚,恢复帝国生命力,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控制,下令迁都关陇,于是,周王朝的国都从洛阳重新迁回了龙兴之地——长安。

    时光如梭,岁月绵绵,大周帝国从一开始的内部不稳磕磕碰碰,也总算度过了几十年时间,虽然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与困境,但作为继承了强大唐朝的国家,深厚的基础和先进的制度是其生存的活力,如果把另一个历史拿来作为参照物的话,你会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到,此刻的周朝似乎比那个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中唐,还似多点生气勃勃。

    公元765年,我们的故事从此时正式开始……

    ······························································

    一灯如豆。

    昏暗的光线下,可模糊看出这是一间狭小的房间,房间中摆设简单,除低矮的木床外,不过桌椅数只,乌黑朦胧的墙上贴几幅淡墨山水画,寥寥几笔也非名家精致大作,却给这个简朴的房间平添了一份文雅气息。

    床上躺一位脸色苍白的弱冠少年,闭着眼睛陷入沉睡中,不过从他紧皱的眉头可看出,这少年睡得并不踏实,时而还呻吟几声,嘴唇干涸开裂,虚汗浸出,却原来是个重病之人。

    一位老妇脸上满是切切的关心紧侯在床边,手中捏着一条打湿的温热布巾,不时为少年擦擦脸上大滴的汗水,心疼的表情在颤抖的动作中显露无遗。

    一位身体健壮的老汉愁眉不展地在房中走来走去,他的步伐迈得很大,显示其心中烦躁不堪,几次停下来似乎想说什么,欲言又止。

    他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街坊都称丁老屠杀猪宰羊是行家,嘴皮子功夫不行。

    丁老屠也承认这样的说法完全符合自己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别人取笑自己的老实而大发脾气,脾气这个东西,丁老屠压根就不理解。

    不过,这个时候,丁老屠并不是不想说话,如果说话能够让自己的爱子苏醒,如果说话能够起一丁点作用,他丁老屠宁愿从此成为一个多嘴多舌之人。

    他不是愚呆之人,丁老屠知道现在磨嘴皮子根本没用,对儿子没用,对安慰自己的婆娘也没用,愚蠢之人生不出丁晋这样的被整个洪州城人羡慕眼红的天才儿子。

    缀泣声响起,看着儿子越来越痛苦的表情,老妇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心地哭了起来:“呜呜……,如果三郎有个好歹,俺也不活了!”

    丁老屠皱皱眉,听了妻子的哭泣声,他的步伐更加沉重起来。

    难道真是像何阿姑所说的那样:老天爷惩罚俺,怪俺杀伤生灵太多,要把报应投到三郎身上?

    想到一向身体健康的儿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得了这一场怪病,事前竟然没有丝毫不适征兆,人便好好地摔倒在地昏迷不醒,一睡便是数日,请来的郎中都摇头说奇怪奇怪,竟是无法可解;就连自己用10贯钱请来的李名医都说此病之怪,行医大半辈子从未所见,丁老屠心中更加彷徨无助起来。

    难道老天真要收了这个寄托了全家所有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