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都离开,我坐在书桌边沉默了一会儿,总觉得心里记挂着什么。站起来来到窗前,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嘉德山下,波光粼粼,可以清晰地听到泰晤士河水发出的声音。就在我沉静在美妙的夜色中的时候,一声汽轮的长笛把我从迷惘中惊醒过来。
轮船!舰艇!航母!武器!
我脑中仿佛如同闪电一般,突然醒悟过来。刚才安德森所说的话又浮现在我心里。“我想除了核弹外,我们特伯乐家族没有搞不定的武器。”没错,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科技和武器封锁还很严重,许多最精密的武器还有电子设备,中国都很难买到,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现在我处在这个位置上,是不是可以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呢?
想到这里,我坐回到座位上,闭上眼睛,开始查这个时期的资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个时候中国的落后,是方方面面的。就以航空工业为例,这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航空发达国家,没有苏联的援助,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极度破坏,让本来就根基浅薄的中国航空工业变得愈加羸弱。八十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以米格-29、苏-27为主要作战目标,预研能够满足未来20年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
但问题要研究这样的一架新型战斗机需要先进空气动力设计、先进火控及航电设备、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先进空战兵器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满足设计要求,而此时的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实力。
比如火控雷达方面,简直不能用落后来形容,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机载雷达SL-4用了整整17年时间才研制成功,它采用单脉冲体制,不具备下视功能,也没有采用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技术,平面搜索距离仅28公里,技术水平相当有限。而此时美国的战斗机上,早已装备了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搜索距离都超过了70公里,具有完善的空空、空地作战功能。另外,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机载动目标显示雷达的研制工作,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中断。客观的讲,现在祖国在这个领域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至少20年,仅凭自己的科研实力根本无法生产与新歼设计指标相吻合的航电及火控设备。
再看发动机,现在中国空军最先进的喷气发动机还是涡喷-7。涡喷-7是为了配合米格-21的国产化工作而研制的,主要依靠中苏交恶前苏联提供的R11-F-300发动机资料仿制而成。涡喷-7采用了现在十分先进的空心涡轮叶片,算得上发动机技术的一大突破。但是遗憾的是,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涡喷-7大大落后于此时典型的战斗机动力系统——涡扇系统。甚至单纯的比较数据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这根本就是代与代的差别。
中国研制涡扇发动机起步并不晚,早在六十年代就通过在涡喷-5上加装后风扇,研制出了涡扇-5,推力较涡喷-5提高超过40%,最终却因为没有装机对象等原因而终止研制。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涡扇-6,后期改进型的各项性能并不亚于同期研制的M-53,可就在它通过飞行前试车测试,准备进行飞行测试的时候,整个项目却一起被砍。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研发能力,但限于体制、资金、制造技术和研制周期等因素,这种能力在短期内还无法培育出具体的型号。
在挂载武器方面,这时的中国空军以空空导弹为主,也可以说只有霹雳-2。霹雳-2是60年代苏联K-13空空导弹的仿制品,性能非常落后。而现在国外众多先进的第三代格斗弹已经问世,AIM-9L则早已名扬马岛和贝卡谷地战场。姑且不论空基精确制导武器,我们已经比别人落后了一截,反过来讲,没有强大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空军,又怎么立足于当今世界呢?
由此可见,这时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领域内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包括我所在的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因为暂时的利益,而忽略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中国强大的顾虑,展开了与中国的全面经贸合作,但在潜意识中,他们还是对中国保持着戒心,即使在现在和中国的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得到的也仅仅是他们武库中的二、三流货色。
现在的我,虽然脑子里并没有武器和相关方面的资料记载,我以前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联想,但既然安德森有办法搞到最新的武器,那不就意味着相关的武器设计资料,还有使用说明我都可以得到吗?
现在中国需要的技术是全方面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关键技术及先进的整机生产技术,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一体成型工艺、复合材料成型和加工技术、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广角平显、先进脉冲多普勒雷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大功率火控雷达和制导武器等关键技术,我都得让安德森想办法搞到手。
在常规武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