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资料库 修真养生:《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
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虑念想,益不与肾永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色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⑥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注:
⑥此处呼吸指内呼吸,即内气之呼吸,非口鼻呼吸。
五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⑨。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⑩。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注:
⑦指下生前禀受父母之元气,原藏气海,呼吸之时,随呼气而失于虚空。
⑧天地正气,指天地交和之生气,本在虚空,万物赖以生长,气存则生,气竭则死。
⑨指闭息。
⑩指自然呼吸。
(11)此景乃调息之中,感觉气穴之中,忽然一吸,气息倒回元海,登时口鼻呼吸顿断,好象没气一般,而不觉憋气,此时后天呼吸接先天呼吸,变为内呼吸(胎息)。若非亲历此景者,则不易体会,丹书或谓之“琼钟一叩。”
(12)吸之在内,呼之亦在内,此即(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回风混合”之秘义。
(13)撄宁子曰:“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皮空之精神(注者按:即虚空之生气),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此即“添年药”之义。
六论玄窍
又曰: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一之为物,有两窍,两窍又止一窍(14)。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王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合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
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及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牡,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九幽者也(15)。
注,
(14)两窍眷一指口鼻.一指气穴(即丹田),口鼻呼吸变为内呼吸,则两窍归于丹田一窍。
(15)酆都九幽,指人体之大小肠。
七论塞兑垂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16),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注:
(16)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气,故须塞兑,以防神气外泄。
八论回光调息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堂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了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州,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内息者也),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