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肺开则大肠开。故在功夫上,凡六腑之气不开者,皆由于五脏之气不开,常练用五脏之气,可调解六腑开合失常之气机:医药治疗亦然。如麻黄汤开发肺气,出汗,大便即通;桂枝汤中用白芍敛(合)阴,不使汗出过度等。这在练功治病言。如不出汗者同样要鼓荡肺气,汗出多者要收敛肺气。敛即要念‘噻‘音,开即需念‘嘘‘字诀,‘嘘‘‘噻‘互用促汗或敛汗,即旧说的以木反金,以青龙斗白虎的息道用法,用武火法。但注意不可多念,太过不及,反导致后背前胸及头的胀感。又五脏生化,开心气走二路径,一为克肺,二为生脾,三为反肾。譬如心脏病者,气闭则肾反克,症见脚脸因水气上泛,呈水肿之候;心气开,心阳旺,则生慢性肾炎,小便黄赤等。可遵恩害相乘的原则,类推其余。故体现在功夫上,要扶弱抑强,才能起调和气脉平衡的作用。对每人之病,用何法施功,也应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此为治本之法。即使无病练功保健者,因脏腑亦有盛衰,也要据此原则。所以,峨眉十二字庄,也要讲究练有先后,或配六大专功,或结合小练形法,皆须研究大小开合的作用,才能是使之更系列化。
音符的总开合口诀为:念‘嗨‘音,则全部气机皆开,气为血帅,可用其增强某部之气化功能。各种音符的作用,被统于‘嗨‘字音。合即倒‘嘶‘一口气(急念),气血即时贴敛,如人突被割破皮肉,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倒嘶一口气,即此自然条件反射反应。
唯妙于心
此处所说的‘心‘,是指气脉循环脏腑所显现出的功能作用。如手能握固,口能言晤,皆‘心‘所导。但‘心‘与‘神‘是有区别的,如单纯的手之能握,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是人体功能作用的使然,而能握的适应性及不能握的适应性,乃通过主观思维的判断后使然,则为‘神‘的作用,亦即通灵变化之为神之谓。练功夫需要在此方面多加体会,才能知气脉循环以及相生相克的作用,能知此,则为‘妙‘。
上口诀唯妙于心4字,关键在‘妙‘与‘心‘的理解,下将重点略叙:
(一)体现在气功的练功夫时,‘心‘有上,中,下丹田几个处所。下丹田在脐下2寸石门穴,是先后天气机聚合之所在,不练功者亦有丹气存此。中丹田在鸠尾穴下1寸,偏左5分,心尖抵到处,胃之上口(相当于贲门部位)的绛宫穴,是人身气血开合之处,当胃气冲击时可致不舒。一般所谓的心口痛,实际上是绛宫痛。重捶功闭息时及静功五气朝元忘身之际,感到此处跳动或微动。上丹田在泥丸宫,为神之大会,即人身10大会处之一的‘神会泥丸宫‘。下,中,上的前三丹田,可分别反应先后天气机,气血开合,神会的变化。无论在练功体验和用于内功导引术方面,都可收到‘桴鼓响应‘的效果.
(二)因三丹田的作用,人身气脉亦分三阶段的气化.所有气脉的发生,先到下丹田、搬运后仍回归下丹田储存。中丹田与上丹田的气脉升至头顶,下降至中,再降归元于下丹田。三丹田与心存于一(一心不乱),方能使气脉运转合于规律,才能致发活泼自在,指挥自如地掌握本身的气化作用,以达修命的境阶完满。一心不乱是练气脉的原则,如此,方能达到‘惟精惟一‘的功候。具体的方法即‘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12字诀,需将心意用到活泼自在,毫不固板呆硬,方称‘妙‘。此‘心‘与‘妙‘之二义。
(三)心的功能在上、中、下三丹田中,亦有3个阶段的变化。下丹田内景为气聚发热,外象呈前后鼓荡。搬运到上丹田后,阳极化阴,内景为由热变凉,外象是顶门发软,或有见隆起。此时,降金玉液的真阴之津,天一真水于华池,再下降至中丹田绛宫,所有阴阳气脉会膻中后(气会膻中),因乳根为后天生化之大处,故此时内景是绕乳部自发性左右各转24圈(象24候),圈围周长如乳根(女子稍大)。功夫深者,可心意指挥,左右各转32转(象32周天)。届此机时,气如聚而不降,则出现偏差。气之聚而不降,以致绛宫之门闭而无开,内景失侯,外象显迫,体现出上身的左右旋转或手舞足蹈,其外象的左右旋转一般与内景的转数相等。绛宫之门开合有时,即一呼一吸中开合有定时,一般人5息或特殊者9息必开合1次。其门又与上下丹田不同,不处人身正中,为偏左之单户。终宫之门在内景运转时无开合之能,就会导致气聚中丹田恋旋而不降,在大导引术中必须点以绛宫穴。点中后,内发热流向下窜通,气脉则可降下,再回到下丹田,外象之动态亦可自解。气脉内景通过下、上、中,再回归下丹田时,为流转了1小周天,与下丹田起火时的初发之气不同,即非前后鼓荡,变为仅向内吸,内景照视是先发紫光,后白光,再通中脉,与黄庭先天真气之所发沟通,则上中下三丹田真正相通.其中每一丹田发生的内景、外景现象,皆与三丹田有关,即‘分而不合。合而不分‘。上述均‘妙‘‘心‘之真义。
(四)20部脉,无论浮里两支,用于何处皆随心所欲,此亦‘心‘之‘妙‘用。
(五)古气功经典所描绘的,所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