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的嗜好用上了,他挑选了几百枚精妙绝伦的南京雨花石,将它们拼凑起来,镶
嵌成了“万寿无疆”等几个遒劲有力、流光溢彩的大字,作为一份特殊的寿礼送给
皇帝爷爷朱元璋,顿时受到满朝文武的啧啧称赞,也赢得了爷爷朱元璋的好感。自
此以后,朱元璋对朱允坟更是刮目相看。
然而,迷信十足的朱元璋心目中的那个死结还没打开—总担心这个长相不雅
的皇孙没有好结局,于是就用对诗的方式来预测一下他的未来。有一天晚上,在明
皇宫里朱允坟和他的父亲朱标正侍立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抬头望见一轮新月高
挂天空,顿时朱皇帝来了灵感,就以新月为题材,要求朱允坟与他的父亲朱标各赋
就去十诗六一开首。据说,朱标的诗是这样: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不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朱标刚吟完诗,朱允坟接上来了:
“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如果纯粹从文学创作角度来讲,朱标、朱允坟父子俩的答诗称得上是才思敏
捷,但缺乏蓬勃的活力,更别提那气吞山河的帝王之气了,尤其那“不得团圆”、
“影落江湖”之语在迷信十足的朱元璋看来那是不吉之兆,所以他听后就一直闷闷
不乐十,六传开位两人,都是不太有帝王气势。
其实,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时就已经考虑好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他吸取了
历史上皇位继承的经验教训,洪武元年,在大明开国那天朱元璋就宣布了朱标为未
来皇位的继承人。他在给朱标太子的册文里是这样说的:“国家建储,礼从长嫡
天下之本在焉。联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勘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
成,命尔标为皇太子一尔生王宫为首嗣,天意所属,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
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
戒之。”
正因为朱元璋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看作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以他极为重视对
朱标太子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教育。他在南京明皇宫里建了大本堂,收集天下古
今图书典籍,延聘了宋镰、刘基、李希镰等名儒学士充作朱标太子的老师,挑选德
才兼备之士给朱标作伴读。洪武六年朱标23岁那年,朱元璋下令让朱标开始参与
国政,他跟朱标说:“人君治天下,日有万几,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
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惟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故处
事之际,鲜有过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临政少有不缪者。故吾
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
邪搔,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苟无权度
则未有不失其当。”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又向皇太子朱标发出这样的谕旨:“人君之有天下
者,当法天之德也。天之德刚健中正,故运行不息。人若体天之德,孜孜不倦,则
庶事日修:若怠惰侈肆,则政衰教弛,亏损天德,而欲长保天位者,未之有也一
尔等当克勤克慎,他日庶可永保基业。”
同年八月,朱元璋又命朱标巡抚陕西,考察未来都城迁移的事宜,朱标也不负
父皇之厚望,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临回来时向父皇朱元璋进献了陕西地图。所有这
些都明白地表明,朱元璋将朱标当作了永保大明基业的**人,而朱标尽管与父亲
朱元璋在个性方面的差异很大,治政也有着很多的意见分歧,但不可否认他还是朱
元璋心目中理想的皇位继承者。
但后来的历史却与皇帝朱元璋开了天大的玩笑。就在从陕西一路风尘仆仆赶回
南京之际,本来就身子骨单薄的朱标偶感风寒,并病倒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
五日,三十九岁岁的朱标太子带着他父亲无限的厚望,撇下朱允坟等五六个尚未成
年的儿女,驾鹤西去。这对一心欲使大明王朝稳如磐石和长治久安的老爸朱元璋来
说无就去疑是致命的一击。
太子朱标死了,苦心经营了二十五年的大明“国本”没了,老皇帝朱元璋面临
着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大明帝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又恢复到二十五年以前的原点
上!
一最后才是有当时的嫡孙朱允坟成为大明皇位继承人!
朱允坟坐在龙椅上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