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手打上传 第八十章 第十版九玄风云-盗墓千年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蜒道下,见宫宣制度闲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

    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

    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引日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亦载,“华原

    贼帅i}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而乾陵保住不被盗掘之身,要感谢奇异的天

    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

    风雨。”就是说,在盗掘乾陵时,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天象,狂风骤雨闪,电雷鸣

    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

    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冢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

    昭陵。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从一批书画作品**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

    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

    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

    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贴。

    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果真如此

    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

    N8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断,中国现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透墓者光顾过。唐“十八陵”

    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让叫刘豫的人盗掘破坏干净。北宋皇陵在

    今河南省巩义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赵匡撒之父赵弘殷(追尊“宣祖”)的

    迁葬陵,号称“七帝八陵”。相比汉、唐帝王陵冢巨葬丰,北宋帝王陵普遍简单:

    汉、唐帝王生前就开始卜**营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刘豫本为北宋

    臣子,后降于北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义,合伙盗掘陵,则更加不义。

    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是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其在位仅一年又四个月。靖康元

    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国大将粘罕率军自孟津渡过黄河,次月金

    兵攻陷东京,君臣南逃,北宋灭亡。四年后,即公元1139年,降金的刘豫被金

    国立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大齐”(公元113937年,年号

    “阜昌”32年迁都开封。当了傀儡皇帝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

    盗墓机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分注京、洛阳等几路人

    马,疯狂盗坟掘陵。史书上记载,“刘豫盾立,见兵士卖陵中玉碗,即置陶沙官

    再发河南山陵及发民间无主坟墓。”除了启用他臣,肥水不流外人田,刘豫还任命

    自己一六的儿子为“淘沙官”。

    前面说了,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实际上也是花费巨大,如宋仁宗赵祯的永昭

    陵,耗银59万两、钱l59万贯、丝绢259万匹,费用占当时国库年收入的一

    半,动用民工近5万,所谓简单权是相比于汉、唐皇陵而言),掘起来并不费多大

    劲。刘豫与粘罕的官兵先后盗掘,互相勾结,把赵匡撒生前认定的风水宝地毁得不

    成样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围的臣子墓都未能幸免。据记载,刘豫与粘罕

    盗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直接揭顶的方法,大墓则从陵台一侧挖洞,撬开墓顶券

    石,缝绳而下。期间,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赵煦的尸骨被挖出后

    乱抛在地,曝晒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刘豫与粘罕坏事做绝还要装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装模作样,下令禁

    止军人抢掠陵庙器物,并备置大礼,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盗掘得手后,为

    不留痕迹,还放火焚烧,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都烧毁了。偏居杭州的南宋政

    权闻讯后,派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渴陵,发现八陵全被盗掘毁坏了。见到抛在

    外的赵煦尸骨,方庭硕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了起来。当时,宋高

    宗赵构闻讯后大惊,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民族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修复了

    皇陵。但不久,又让北金政权控制了,此后,北宋皇陵再被毁坏,本来就被刘豫“

    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最后彻底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