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龙蛇.汇聚卷 第一百零一章 他人酣睡?卧榻之侧
题就是:如何坐稳龙椅,让赵家的天下
永不变色!在皇权国家里,皇帝之所以至高无上,关键就在一个权字,即所谓玉玺
印把子。如果皇帝大权旁落,那他就会变成傀儡,一钱不值,非但不能支配天下臣
民,相反,他自己还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于是,对卧榻非常热爱的赵匡撒在制度
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竭力加强皇权,削弱臣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
在他的手里,华夏神州皇权国家体制被推到了一个绝对的新阶段,这是皇权国
家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政治上,赵匡撒建立了一套“三权分立”的新制
度,将过去由宰相统一掌管的行政、军政、财政三大权力分开,使中央**由互不
隶属的三大部分构成:中书省管理行政、枢密院管理军政和三司管理财政。那中书
省,就是政事堂,又称“中书门下”,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它的首长是同平章
事,宰相位,意思是与皇帝共同商议朝政:副首长是参知政事,副宰相,意思是与
宰相共同商议政事。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政机构,最高首长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
事,副首长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中书省与枢密院分掌行政权和军权,号称
“二府”。其中,中书省又称为**、东府,枢密院又称为枢府、西府。在地位
上,枢密使与宰相差不多,号称“互不隶属,自成体系,直接对皇帝
负责。至于中央**的财政大权,则由三司执擎,最高首长是三司使,号称“计
相”,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部分,是仅次于“二府”的中央权力机关,也直
接对皇帝负责。宋太祖在赵匡撤时代,宰相的地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当时,赵匡
撒除了竭力削弱宰相的权力之外,还在礼仪体制上刻意打压宰相。为此,这位赵匡
撒先生还故意耍了一个小花招。
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一直比较特殊。秦汉时期,宰相的地位极为崇高:在
朝廷上,宰相甚至可以和皇帝一起共同接受百官的叩拜:要是在街上遇见宰相,皇
帝要下车向宰相施礼:宰相生病了,皇帝应该到相府探视。到了隋唐时代,宰相的
身份虽然没有那么尊贵了,但仍然可以面对面地坐在皇帝面前,一起商讨政事,轻
松而从容,遂有坐而论道之说。
等宋太祖赵匡撒当上皇帝看到宰相们层被可以坐在自己面前他心里就很不
舒服。有一天,他吩咐宰相赵普:“我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你们把奏章递给
我。”几位宰相都是读书人,哪知道皇帝陛下的花花肠子,便走上前来。这时,赵
匡撒悄悄地使了一个眼色,几个小宦官心领神会,趁机撒掉了宰相们的椅子。其
实,赵匡撒这时才三+五岁,所谓“眼睛昏花”云云显然是他耍的一个小把戏。从
此以后,在皇帝面前,宰相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现在,到了明太祖时,宰相竟然要跪着伺候皇帝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站在皇
帝的面前!
大明初年的宰相徐达,李善长,绝对是不能与朱元璋平起平坐!
现在,天下哪里还有什么宰相?
此外,宋太祖赵匡撒又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军事制度,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防
止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为了从体制上杜绝武夫干政可箭造成的危害,将兵权
集中到皇帝的手里,宋朝开国之初就确立了皇帝,枢密院,三衙的统兵体制。在中
央,枢密院负责掌管全国的军政事务,权力很大:至于尚书省下属的兵部,则是形
同虚设,顶多是一个负责收发文书的机关而已,大权都掌握在枢密院。“三衙”
的全称是殿前都指挥使司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其职能是“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守、迁
补、赏罚,皆总其政令”,实际上是负责管理中央的禁军。至于各部队的统兵将
领,则是由皇帝临时委派,称为“率臣”。通常是,遇到战事,就临时委派元帅:
一旦战争结束,元帅就要立即交出兵权,离开部队。即便是一个对军事是“门外
汉”的人,也能看出,这套纵横交错的军事体制,实际上把军权一分为三:枢密院
虽有调兵权,却没有管辖权:三衙虽有管辖权,却没有调兵权:至于对部队有实际
指挥权的统兵官,则是由皇帝临时任命。这种制度设计,完全符合相互制约与平衡
的精神。在这套体制下,如果还有某一位将军想要拥兵自重、反抗朝廷的话,那么
他要克服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赵匡撒由此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