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卷 天涯.浪迹卷 第九章 生生忍血,豪气上云天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于二十厘米。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

    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代替矛,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杨家枪依旧驰名天下;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三.倭寇注:倭寇,古代曰本海寇。曰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曰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曰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倭,为中国古代对曰本之称。见于《山海经》、《后汉书》。故倭寇,实乃曰本之海盗。倭寇之发生,为明代最盛。然则,倭寇非明代之独有,倭寇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者为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此碑在吉林省集安县。碑文于好太王十四年(纪元404年)条目载“倭寇溃败,斩杀无数”。此乃曰本学者田中健夫考证(《倭寇——海上历史》)。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曰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曰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